4. 解析:
稀硫酸虽能跟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反应,但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A项错误;NaCl溶液跟三种溶液均不反应,不能鉴别,B项错误;石蕊溶液遇石灰水和NaOH溶液都显蓝色,无法区别两溶液,C项错误;Na2CO3溶液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与NaOH溶液不反应,因而可以区分三种溶液,D项正确。 答案:D 5. 解析:
H2SO4与BaCl2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HCl,因此不能共存于该溶液中,A项错误;HCl与AgNO3在溶液中能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因此不能共存于该溶液中,B项错误;Na2SO4与HCl、H2SO4都不能反应,因此硫酸钠能共存于该混合溶液中,C项正确;碳酸钠与盐酸、硫酸都能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不能共存于该溶液中,D项错误。 答案:C 6. 解析:
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有气泡产生,说明盐酸过量,A项正确;pH试纸测出的pH小于7,说明溶液显酸性,盐酸已经过量,B项正确;只有氢氧化钠过量时,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才能生成蓝色沉淀,C项错误;紫色石蕊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存在氢离子,也就可以证明盐酸过量,D项正确。 答案:C 7. 解析:
甲是盐,如碳酸钠,则乙为酸,酸既与碳酸钠又与氢氧化钙反应,满足题意,A项正确;乙如果是硫酸铜,硫酸铜会与氢氧化钙反应,甲是氢氧化钡,也满足题意,所以乙可以是氧化物、酸、盐,B项错误;丙既能与酸反应,也能与盐反应,所以丙是金属单质、盐或碱,C项正确;甲、乙、丙中有两种物质是氢氧化钡和硫酸铜时,氢氧化钡和硫酸铜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满足题意,D项正确。 答案:B 8. 解析:
碱能与指示剂反应,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与酸反应,与某些盐反应,但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答案:C 9. 解析: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此过程中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 答案:D 10. 解析:
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但显酸性的不一定都是酸的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会显酸性,A项错误;中和反应是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是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B项错误;碱性溶液pH大于7,pH大于7的有可能不是碱溶液,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C项错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水是氧化物,D项正确。 答案:D 11. 解析:
(1)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加入盐酸,则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使碱性逐渐转化为中性或酸性,酚酞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为无色,故会看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无色,溶液的pH减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①根据图像,在反应未进行时,溶液的pH=1,为强酸性溶液,所以该反应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②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原理是HCl+NaOH=NaCl+H2O,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5 mL时,溶液仍为强酸性,所以是氢氧化钠只与部分盐酸反应,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NaCl也有剩余的HCl。
答案:(1)红 >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减小 HCl+NaOH=NaCl+H2O
(2)①氢氧化钠溶液 盐酸 在未滴入溶液之前,溶液的pH为1,为酸性溶液 ②NaCl、HCl 12. 解析: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盛有无色酚酞和NaOH混合溶液的小烧杯中,当看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假设猜想】由于H2SO4和NaOH反应,两者不能共存,因此猜想四不合理;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因为如果含有氢氧化钠,则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评价反思】
(1)实验操作中将pH试纸浸入溶液中,这样会污染试剂,故该操作错误;
(2)实验方案将BaCl2溶液滴入待测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待测液中含有H2SO4是错误的,原因是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反思与拓展】
(1)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
(2)氧化铜不能与硫酸钠反应,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显酸性的稀硫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因此利用氧化铜、紫色石蕊溶液可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H2SO4; (3)烧杯中的溶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 答案:【演示实验】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学生板书】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猜想四 H2SO4和NaOH反应,两者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1)氢氧化钠
【评价反思】(1)pH试纸浸入溶液中 (2)BaCl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反思与拓展】(1)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2)bc (3)腐蚀下水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