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第二节 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藻类植物的重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观察水绵”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藻类植物的生存状态,形成自觉保护生态系统环境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概述藻类植物的重要特征 2.教学难点:进行“观察水绵”的活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有一首诗名为《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教师朗读这首诗),其中的“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一句中描述到湖水变绿;还有“一夜盐池碧水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为什么水会变绿、变红呢?(学生相互讨论)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水中色彩变化背后的奥秘——水中的藻类植物。 2.讲授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第一部分内容,结合信息库55页关于海带、紫菜的课外知识,思考①以海带紫菜为例,说说它们的宏观结构。②说一说藻类植物的特点以及生活习性? ③为什么海带呈现褐色,紫菜呈现紫色?(学生观察图片,认真阅读内容,小组讨论,进行总结交)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淡水、海水),少数生活在潮湿地面;既有多细胞(水绵)又有单细胞(衣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分为根状物、柄、叶状体;大部分有叶绿体,能光合作用,进行自养;除了叶绿素,还含有其他色素。 (一)观察水绵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49页第二部分内容,观察图片10-11,思考①水绵的外观形态?②是藻类吗?③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体?④细胞结构如何?⑤叶绿体的形状如何?⑥用手触摸的感觉?(学生仔细阅读,思考问题,相互讨论)
教师在学生完成基础上补充:水绵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多细胞藻类植物,呈绿色丝状,手触摸 有黏滑感觉,叶绿体呈带形螺旋状,自养生活方式。 (二)藻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0-51页第三部分内容,结合图片10-12,10-13,思考1.藻类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2.藻类植物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学生观察图片,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藻类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生产者,大气中氧气的70%来自于它们;对人类有好处,也有危害。 3.课堂小结 4.随堂小练 四、板书设计
ξ10.2 水中的藻类植物
一、藻类植物的特点
没有根、茎、叶等器官,大部分体内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二、观察水绵 1.外观形态 2.形状 3.细胞结构
三、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