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入编《四库全书》的鄱阳典籍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6:59: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0、《容斋随笔》十六卷、《续笔》十六卷、《三笔》十六卷、《四笔》十六卷、《五笔》十卷(内府藏本)卷一百十八 子部二十八 杂家类二

宋洪迈撰。迈字景卢,鄱阳人,皓之子。绍兴十五年进士,历官端明殿学士。事迹具《宋史》本传。其书先成《随笔》十六卷,刻于婺州。淳熙间传入禁中,孝宗称其有议论。迈因重编为《续笔》、《三笔》、《四笔》、《五笔》。《续笔》有隆兴三年自序。《三笔》有庆元二年自序。四笔有庆元三年自序。亦各十六卷。而五笔止十卷,盖未成而迈遂没矣。其中自经史诸子百家以及医卜星算之属,凡意有所得,即随手劄记,辩证考据,颇为精确。如论《易》说卦寡发之为宣发,论《豳风》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之文为农民出入之时,非指蟋蟀,皆于经义有补。尤熟于宋代掌故,如以宋自翰林学士入相者非止向敏中一人,驳沈括《笔谈》之误,又引国史《梁颢传》证陈正敏《遁斋闲览》所记八十二岁及第之说为不实,皆极审核。惟自序称作《一笔》首尾十八年,《二笔》十三年,《三笔》五年,《四笔》不费一岁。盖其晚年撰《夷坚志》,于此书不甚关意,草创促速,未免少有牴牾。如谓刘昭注《后汉书》五十八卷,补志当在其中,而不知所注乃司马彪《续汉书志》,章怀太子以后《汉书》无志,移补其阙。又驳宣和《博古图》释云雷磬所引臧文仲以玉磬告籴之文,谓《左传》并无其说,而不知出自《国语》中,颇为失检。又如史家本末及小学字体,皆无所发明,而缀为一条,徒取速成,不复别择。然其大致,自为精博。南宋说部,终当以此为首焉。前有嘉定壬申何异序,明李瀚、马元调先后刊行之。考《永乐大典》所载应俊合辑《琴堂谕俗编》中,有引《容斋随笔》所论服制一条,而今本无之,岂尚有所脱佚欤?明人传刻古书,无不窜乱脱漏者,此亦一证矣。

11、《夷坚支志》五十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卷一百四十二 子部五十二 小说家类三 宋洪迈撰。迈所著《容斋随笔》,已著录。是书所记,皆神怪之说,故以《列子》夷坚事为名。考《列子》谓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正谓珍禽异兽,如《山海经》之类。迈杂录仙鬼诸事,而名取于斯,非其本义。然唐华原尉张慎素已有《夷坚录》之名,则迈亦有所本也。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夷坚志》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乙二十卷,共四百二十卷。赵与旹《宾退录》亦载《夷坚志》三十二编,凡三十一序,不相重复。各节录其序之大略,颇为详备。此本仅存自甲至戊五十卷,标题但曰《夷坚志》。以其序文校与旹之所载,乃支甲至支戊非其正集。惟与旹记支丙作支景,谓避其曾祖之嫌名,而此仍作丙,殆传写者所改欤?

胡应麟《笔丛》谓所藏之本有百卷。核其卷目次第,乃支甲至三甲共十一帙。此殆胡氏之本,又佚其半也。朱国桢《涌幢小品》不知为志中之一集,乃云《夷坚志》本四百二十卷,今行者五十一卷。盖病其烦芜删之,则误之甚矣。陈振孙讥迈为谬用其心,其说颇正。陈栎《勤有堂随录》则谓迈欲修国史,借此练习其笔,似乎曲为之词。然其中诗词之类,往往可资采录,而遗闻琐事,亦多足为劝戒,非尽无益于人心者。小说一家,历来著录,亦何必拘于方隅,独为迈书责欤?

12、《经子法语》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卷一百三十一 子部四十一 杂家类存目八

宋洪迈撰。迈有《史记法语》,已著录。迈兄弟并以词科起家,此书盖即摘经子新颖字句以备程试之用者。凡易一卷,书二卷,诗三卷,周礼二卷,礼记四卷,《仪礼》、《公羊传》、《谷梁传》、《孟子》、《荀子》、《列子》、《国语》、《太玄经》各一卷,庄子四卷。体例略如类书,但不分门目,与经义绝不相涉。朱彝尊以《易法语》一卷、《诗法语》一卷之类散入《经义考》各门之中,题曰未见,未免失考矣。

13、《史记法语》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卷六十五 史部二十一 史钞类

宋洪迈编。迈字景卢,鄱阳人,绍兴乙丑中博学鸿词科,官至端明殿学士,谥文敏,事迹具《宋史》本传。是编于《史记》百三十篇内,自二字以上,句法古隽者,依次标出,亦间录旧注。盖与《经子法语》等编同以备修词之用。《书录解题》载之《类书类》,称十八卷。此本乃止八卷,似非完书。然卷末有题识一行云:“淳熙十二年二月刊于婺州。”是当时刊本实止八卷,《书录题解》所载,衍一“十”字明矣。

14、《南朝史精语》十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卷六十五 史部二十一 史钞类 宋洪迈撰。迈于诸书多有节本。其所纂辑,自《经子》至《前汉》皆曰《法语》,自《后汉》至《唐书》皆曰《精语》。此所摘宋、齐、梁、陈四朝史中之语也。凡《宋书》四卷、《齐书》三卷、《梁书》二卷、《陈书》一卷。其去取多不可解。即以卷首《宋本纪》考之,如《桓玄与刘迈书》有云:“北府人情云何,近见刘云何所道”,乃独摘“北府人情云何”句。《宋顺帝反正诏》曰:“故顺声一唱,二溟卷波,英风振路,宸居清翳”,乃独摘“二溟卷波”句。高祖北讨,加领征将军,司、豫二州刺史,以世子为徐、兖二州刺史,下书有云:“今当奉辞西旆,有事关中,弱嗣叨蒙,复忝今授”,乃独摘“复忝今授”四字。又如《加高祖九锡》策文,骈词丽句,叠出不穷,乃独摘“出藩入辅,锋无前对”二句。盖南宋最重词科,士大夫多节录古书,以备遣用。其排比成编者,则有王应麟《玉海》、章俊卿《山堂考索》之流。巾箱秘本,本非著书,不幸而为人所传者,则有如此类。后人以其名重存之,实非其志也。以流传已久,姑存其目,实则无可采录。惟其中所录《宋书》,《本纪》第一,《列传》第二、第三,《志》第四,《志》反在《列传》之后。考刘知几《史通》曰:“旧史以《表》、《志》之帙,分于《纪》、《传》之间。降及蔚宗,肇加厘革。沈、魏继作,相与因循。今北监版《魏书》,《志》在《列传》后,是其显证,与《史通》合。而《宋书》则移其次第,列于《纪》、《传》之间。观迈所序,犹从古本。知几之言不妄,是则可资考证之一端。十卷之中,惟此一节足取耳。

15、《野处类稿》二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卷一百六十 集部十三 别集类十三 宋洪迈撰。迈以才学赡博,雄视一时。所著《容斋随笔》、《夷坚志》、《唐人万首绝句》俱别著录,其文集见于《宋史·艺文志》者有《野处猥稿》一百四卷、《琼野录》三卷。而陈振孙《书录解题》只载有此集二卷,且云前集未见,则当时传播已稀。观马端临《经籍考》以别集、诗集分类,而收此稿于别集中,不知其为诗集。则亦未见其本,而循名误载者矣。惟明张萱《内阁书目》有《野处内外集》九册,不著卷数。当即《猥稿》之残本,今亦未见有传录者。世所行迈集,独有此本而已。集前有迈自序,称:“甲戌之春,家居卧病,作诗若干首,以自当缓忧之一物。遂取曩时所存而未弃者,录为二卷。”甲戌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盖迈退居鄱阳时所作。而集中《谒普照塔》诗,又有庚戌纪年,当在建炎三年,相去已二十四五岁。仅得诗八十余首。又《容斋三笔》纪绍兴十九年在福建贡院与叶晦叔所作诗,正在甲戌之前,而集中并未载。疑本就箧笥所贮,偶然裒辑,故所录阙略如此。然其生平韵语,惟藉此以考见大概。则零珪断璧,未尝不足珍惜也。

16、《白石词集》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卷二百 集部五十三·词曲类存目 宋姜夔撰。夔有《绛帖平》,已著录。是集为康熙甲午陈撰所刻,附于诗集之后。凡五十八阕,较毛晋《汲古阁》本多二十四阕。然其中多意为删窜,非其旧文。如毛本《暗香》、《疏影》二调,并注《仙吕》宫字。且《暗香》题下有小序四十九字,述制调之由。此本佚去,仅《疏影》题下注《仙吕宫》三字。又《鹧鸪天》第三阕题下毛本有“十六夜出”四字,《忆王孙》题下毛本有“鄱阳彭氏小楼”六字,《齐天乐》结句有原注十一字。此本并佚,

殊为疏漏。又《齐天乐》题下毛本注“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八字。此本则注俗名“正宫黄钟宫”五字,又注“促织”二字。《鬲溪梅令》毛本注曰《仙吕调》,此本乃讹作《高溪梅》,又讹注为《仙宫调》。《湘月》一阕毛本题下注即《念奴娇》之鬲指声也,文义甚明。此本乃以《鬲指》二字为调名,注曰“一名《湘月》”,皆谬戾无理。其中咏草《点绛唇》一阕,撰跋称复见于逋翁集中,援据无征,难以臆定。不知《草堂诗余》载此词,实作林逋。宋人所题,必非无据。且《草堂诗余》不及夔词,尤足征不出于夔。撰亦考之未审。至于《长亭怨慢》题下自注桓大司马云云,乃误以庾信《枯树赋》末六句为桓温本语,则夔之记忆偶讹,又非校刊者之过矣。

17、《别本白石词》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卷二百 集部五十三·词曲类存目

宋姜夔撰。此本为毛晋六十名家词中所刻。凡三十四阕,较康熙甲午陈撰刊本少二十四阕。盖第据《花庵词选》所录,仅增《湘月》一阕,《点绛唇》一阕而已。

18、《绛帖平》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卷八十六 史部四十二 目录类二

宋姜夔撰。夔字尧章,鄱阳人。按曹士冕《法帖谱系》云,绛本旧帖,尚书郎潘师旦以官帖私自摹刻者,世称“潘驸马帖”。又称潘氏析居,法帖石分而为二。其后绛州公库乃得其一,于是补刻余帖,是名东库本。逐卷各分字号,以“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太平何以报,愿上登封书”为别。今夔所论,每卷字号与士冕所说相合。然则夔所得者,即东库本也。宋之论法帖者,米芾、黄长睿以下,互有疏密。夔欲折衷其论,故取汉官廷尉平之义,以名其书。首有嘉泰癸亥自序云:“帖虽小技,而上下千载,关陟史传为多。”观是书考据精博,可谓不负其言。惟第五卷内论智果书梁武帝评书语,武帝藏钟、张二王书,尝使虞龢、陶隐居订正。案,虞龢宋人,其《上法书表》在宋孝武帝之世,去梁武帝甚远。斯则考论之偶疏耳。据《墨庄漫录》,其书本二十卷。旧止抄本相传,未及雕刻。所载字号,止于“山”字。其“河”字以下亡佚十四卷,竟不可复得。然残珪断璧,终可宝也。

19、《续书谱》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卷一百十二 子部二十二 艺术类一

宋姜夔撰。夔有《绛帖平》,已著录。是编其论书之语。曰《续书谱》者,唐孙过庭先有《书谱》故也。前有嘉定戊辰天台谢采伯序,称略识夔于一友人处,不知其能书也。近阅其手墨数纸,笔力遒劲,波澜老成。又得其所著《续书谱》一卷,议论精到,三读三叹,因为锓木。盖夔撰是书,至采伯始刊行也。此本为王氏《书苑》补益,所载凡二十则。一曰总论,二曰真书,三曰用笔,四曰草书,五曰用笔,六曰用墨,七曰行书,八曰临摹,九曰书丹,十曰情性,十一曰血脉,十二曰燥润,十三曰劲媚,十四曰方圆,十五曰向背,十六曰位置,十七曰疏密,十八曰风神,十九曰迟速,二十曰笔锋。其燥润、劲媚二则,均有录无书。燥润下注曰,见用笔条。劲媚下注曰,见情性条。然燥润之说,实在用墨条中。疑有舛误。又真书、草书之后各有用笔一则,而草书后之论用笔,乃是八法,并非论草,疑亦有讹。敬考钦定《佩文斋书画谱》,第七卷中全收是编,临摹以前八则,次序相同,临摹以下则九曰方圆,十曰向背,十一曰位置,十二曰疏密,十三曰风神,十四曰迟速,十五曰笔势,十六曰情性,十七曰血脉,十八曰书丹,先后小殊。而燥润、劲媚二则则并无其目。盖所据之本稍有不同,而其文则无所增损也。《书史会要》曰,赵必睪字伯暐,宗室也。官至奏院中丞。善隶楷,作《续书谱辨妄》,以规姜夔之失。案必睪之书今已佚,不知其所规者何语。然夔此谱自来为书家所重,必睪独持异论,似恐未然。殆世以其立说乖谬,故弃而不传欤。

20、《自鸣集》六卷(永乐大典本)卷一百六十 集部十三 别集类十三 宋章甫撰。考宋有二章甫。一字端叔,浦城人。熙宁三年进士。官至都官郎中。著有《孟

子解义》十四卷。杨时为作墓志,其文今载《龟山集》中。一字冠之,鄱阳人,徙居真州,自号易足居士。即撰此集者也。甫行事不概见。惟张端义《贵耳集》有云:“张冠之名甫,有文集十卷。少从于湖交游,(案于湖乃张孝祥之别号。)豪放飘荡,不受拘羁。淳熙间,淮有三士,舒之张用晦,和之张进卿,真之张冠之也。”据其所述,可略见其为人。其以章为张,盖刊本字讹耳。 又陆游《入蜀记》称乾道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同章冠之秀才甫登石镜亭,访黄鹤楼故址,则甫盖举秀才矣。其集不见于《宋史·艺文志》。《文渊阁书目》虽有其名,而传本久绝。其得见于世者,惟《名贤小集拾遗》所载《湖上吟》一首、《诗家鼎脔》所载《寄荆南故人》一首而已。今检《永乐大典》,所收《自鸣集》诗句颇多。其格律虽稍近江湖一派,而骨力苍秀,亦具有研锻之功;观其《别陆游》诗有“人生相知贵知心,道同何必问升沉”之句;《谢韩元吉寄茶》诗有“别公宛陵今五春,渴心何啻生埃尘”之句;《次韵吕祖谦见寄》诗有“山林旧约都茫茫,忆君著书看屋梁”之句。是其所与酬赠者,皆一时俊杰之士。故耳濡目染,尚能脱化町畦,自成杼轴,颇为不坠雅音。谨裒次釐订,析为六卷。

至《杂说》三篇,以禅家机锋论道德仁义之旨,援儒入墨,是殆不得志于时者之肆志放言。然其害理已甚,今故附其说于集末,而特加纠正,以著其失焉。

21、《救荒活民书》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卷八十二 史部三十八 政书类二 宋董煟撰。煟字季兴,鄱阳人。绍熙五年进士,尝知瑞安县。是书前有自序,谓上卷考古以证今,中卷条陈救荒之策,下卷备述本朝名臣贤士之所议论施行可为法戒者。书中所序,如以常平为始自隋,义仓为始自唐太宗,皆不能远考本原。然其载常平粟米之数,固《隋书》所未及志也。其宋代蠲免优恤之典,载在《宋史》纪志及《文献通考》、《续通鉴长编》者,此撮其大要,不过得十之二三。而当时利弊,言之颇悉,实足补《宋志》之阙。劝分亦宋之政令,史失载而此有焉。他若减租贷种,淳熙恤灾令格,皆可为史氏拾遗。而宋代名臣救荒善政,亦多堪与本传相参证。犹古书中之有裨实用者也。

22、《游宦纪闻》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卷一百二十一 子部三十一 杂家类五

宋张世南撰。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字曰光叔,鄱阳人,然其名则作士南。未详孰是。其纪年称嘉定甲戌,又称绍定癸巳,盖宁宗、理宗间人。自称尝官闽中,多记永福县事,亦不知永福何官也。世南与刘过、高九万、赵蕃、韩淲诸人游,而述程迥之说尤多。盖其兄为董煟婿,煟为迥婿,故闻之亲串间也。

其书多记杂事旧闻,而无一语及时政。如记秦观元祐刺字,记黄师尹解打字义,记张嵩先借紫,记讳名讳字,记苏黄用一鸱字,记古书刀,记何致初拓岣嵝碑始末,皆足资考证。其驳黄伯思八十一首之说,及推阐王湜百六之义,尤极精核。

其他如论犀角、龙涎、端砚、古器之类,亦足以资博识。宋末说部之佳本也。

23、《朱子读书法》四卷(永乐大典本)卷九十二 子部二 儒家类二 宋张洪、齐??同编。洪字伯大,??字充甫,皆鄱阳人。事迹无可考。

据洪自序,咸淳中分教四明,??适客游浙东,遂相与商榷是书,而刻诸鄞泮。

其书本朱子门人辅广所辑。巴川度正尝属遂宁于和之校刊。鄱阳王氏复广为后编,洪与??又因而补订之。以辅氏原本为上卷,而以所续增者列为下卷。皆以文集语类排比缀缉,分门隶属。虽捃拾抄撮,稗贩旧文,不足以言著述,而条分缕析,纲目井然,于朱子一家之学,亦可云覃思研究矣。元时版已不存。至顺中,江南行台御史赵之维重镂于集庆路学,故《永乐大典》全帙收入。原编卷次,已不可考。今酌其篇帙,厘为四卷。俾讲新安之学者有所考证焉。

搜索更多关于: 入编《四库全书》的鄱阳典籍 的文档
入编《四库全书》的鄱阳典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2l7a8zkht03ypj6btbc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