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6 2:54:4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历史1111班 1120501130 宋阳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中,行书最为流行,既好写又好看,而且好认。它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花或草书的楷化,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以辨认而产生的。行书的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余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因书写奔放,意态活泼,潇洒流畅,笔法多变,结构多姿,故上千年来一直盛行不衰。从书法的发展史来看,行书起源行书的起源相传有两种说法:

一是张怀《书断》说:“行书者,乃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

二是王僧虔《古来能书人名》说:“钟繇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河东卫凯子,采张芝法,以凯法参,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

也就是说,行书起源于东汉,西汉时期,隶书占主要地位。当时的楷书类似魏碑,且带有隶书的笔意,因此这时的行书则是隶书的简易流行书体,是从隶书演变过来的,汉简晋贴,汉末的行书是隶书的手写体,带有隶意。晋后的行书,是楷书的手写体,具有楷法。东汉的刘德升,擅长这种便于书写的手写体,写的风华婉约,独步当时。其实刘德升所创行书,正如李斯所创篆书一样,只不过在当时的民间流行的书体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改造提高罢了。当然刘德升对于行书

的发展和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通过王羲之推陈出新,糅进楷法,行书才完美起来。

行书始创于汉而盛于唐,晋代是行书的繁荣时期,而东晋则以王羲之和王献之两父子为晋人的行书之冠。历史推为“书圣”的王羲之自幼跟卫夫人学书法,十二岁就研读书法理论,寻访名家书法,变汉魏方劲质朴的书法风格,成为流转的新体。李白曾诗云:“如清风出岫,明月入怀”。其中,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兰亭序》。全贴自始至终,从中可以看见笔意连贯,体态安详,气韵生动,若连若断,势如斜而反直,和谐而有变化,有出其致胜而又不离奇古怪的难能高度,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与之相应的还有苏轼的《寒食帖》和颜真卿的《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

行书的用笔非常具有特色,它写的比较放纵流动。在书写的过程中,笔豪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的较为明显,这种笔豪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行书的用笔有几个特点: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以软侧代替平整;以简单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以圆转代替方折。

所以,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能够学会先临摹后创作。临摹是书法的必要过程,临摹的目的在于传其神。在临写的过程中还要分析比较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间隙,尤其注意要字里行间章法不乱。并且在行书的练习过程中不能放弃楷书的练习,为自己的书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搜索更多关于: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 的文档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2nx7648wn3blza1bsy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