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棉花姑娘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以的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长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这篇课文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七个生字。会写“只、星”两个字。 2.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吃蚜虫的科学常识。
三、教学重点: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一些科学常识。
四、教学难点:在了解科学常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增强了解科学知识的欲望。 五、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 六、教学过程与分析: 一、谜语导入
1、猜谜语导入:“说它是花不是花,冷天人人需要它。白白胖胖真可爱,一堆一堆白花花。”
2、同学们,我们在第七课学习了《棉鞋里的阳光》,知道棉花可以保暖,可以为人们带来许多方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朋友,她叫——(出示课件图片),谁来叫叫她的名字?(指明读题)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字怎么读(姑娘),借助拼音宝宝看看要注意什么?对了,姑娘的娘单独一个字的时候念第二声娘,在词语姑娘中念轻声,所以这个词应该读“姑娘”,这两个字是要认识的字,谁有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对了,都是女子旁,姑娘指的是女孩子,所以这两个字都是女子
旁。谁再来亲切的呼唤下她的名字?指明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7个要求识记的字)
1、棉花姑娘啊遇到了一个难题,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起通过课文去看看。请大家翻开课本137页,轻声读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序号,借助拼音把字词音读准确。请大家看屏幕上出示的词语,谁来读读看?(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姑娘 蚜虫 盼望 治病 啄木鸟 斑点 雪白雪白 碧绿碧绿),谁再来当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领读)
2、那么拼音宝宝们走了之后你还能叫出这些字的名字么?谁来读一读?(指名)真棒,我们来开火车读一读好不好?
3、棉花姑娘看我们读得这么认真,也想来和我们做做游戏。我们一起来做摘棉花的游戏。
4、现在,棉花姑娘们又躲进句子里去了,你会读么? 大家读得真棒,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理解可恶和盼望)
1、棉花姑娘看到大家这么聪明也好想跟你们一起学习,但是她不能,谁知道为什么啊?对了,她生病啦。哪个自然段能知道?
2、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她到底得了什么病呢。
谁来说说她得了什么病啊?你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哦,棉花姑娘有气无力的样子,好像很难受呢,她的叶子上长满了虫子,你们知道这些坏蛋是谁么?蚜虫是种害虫,专门吃植物的汁液,我们来看看(图片蚜虫),谁来看着文字给大家介绍下蚜虫?夏天的时候小朋友们被蚊子咬了难受不难受?恩,难受,棉花姑娘也是很难受,课文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蚜虫,什么样的蚜虫?“可恶的蚜虫”,谁来读读“可恶”这个词语。棉花姑娘留着眼泪,此时她想着什么?“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3、练读第一自然段,提示读出难受和盼望的语气。(指明、齐读) 4、于是棉花姑娘请了很多医生来帮自己看病。我们看看都有谁。 有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棉花姑娘的病最后治好了么?是谁治好的?从那一段知道的?
四、运用多媒体学习5、6两段。
1、学习第5段(读好问句。认识七星瓢虫)
小朋友们一起来读读第五自然段。棉花姑娘一开始认识这些圆圆的小虫么?不认识。从那句话看出来?(惊奇的问:“你们是谁?”)。那么小朋友们知道这些小虫是谁么?为什么叫七星瓢虫啊?我们一起来认识下这位治好棉花姑娘的动物医生(出示七星瓢虫介绍图片)。
2、学习第6段(学习颜色的叠词,口头拓展练习)
A、七星瓢虫治好棉花姑娘的病了么?你怎么知道?第六段。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里有两个红色的词语,他们是表示颜色的叠词,我们来看看。还能说碧绿碧绿的什么?雪白雪白的什么?
B、同学们还能想到什么表示颜色的叠词么?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几个。 火红火红的太阳 乌黑乌黑的头发 金黄金黄的落叶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知道最后治好棉花姑娘病的是七星瓢虫,那么为什么一开始的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不帮棉花姑娘捉害虫呢?我们下次语文课再看。 五、指导书写
我们来学习下今天要写的两个生字(出示课件)只、星。(课件突出两个生字)
只和星的有什么共同点?都是上下结构 “只”的学习:
1、看结构,书空笔画。只是多音字。(副板书) 2、学生观察发现,当小老师提醒。 3、老师范写,学生书写。 4、全班展示,评议。
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是识字、朗读、发展学生的语言。本
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看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
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害虫的科学常识。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符合儿童语言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在动听的童话故事中,了解不同益鸟和益虫的捕食方式,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欲望。课后我对整堂课进行了反思,自己感觉收获主要有:
1、注重年龄特点,探究解疑。由于一年级小学生毕竟年龄还小,喜欢认识新朋友,自然引出课题“棉花姑娘”。揭示课题:姑娘是指女孩子,所以都是女子旁。我用“姑娘”说一句话:我们班有很多小姑娘。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2、 激发兴趣,分散难点。用摘棉花的游戏来巩固本堂课要识记的生字。
3、抓住重点小节,反复朗读,领悟课文。通过对几个关进词语的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去领悟,例如“可恶、多么盼望、雪白雪白、碧绿碧绿”。
4、结合文本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渗透教育。当你需要得到别人帮助时,用好文明用语“请”。当你不能帮助别人,感到抱歉时,应说“对不起。”
不足之处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1、课堂整个节奏上的太快,导致很多环节没有扎实的落实下去,也直接导致课堂教学时间分配不合理。作为教师的我讲解语速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太快。
2、识记生字的时候各种形式的读还不到位,没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上课中教师的过度语以及引导语不够生动有趣,面对一年级的孩子,生动活泼的上课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集中注意力。
4、对学生的一些小细节没有及时指出并纠正。比如读词句时候的拖拉现象。 5、开火车读词的时候安排四个人一起读,效率不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