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孔子 态度方面 在性善、性恶论方面 “轻松愉没有直接提到人快”“坦荡”性的善恶。 “悠闲” 敦厚 孔孟思想对比
国家现状 学说变化发展 在“礼”方面 历史背景非常重视“礼” 提倡“克己复礼” 原 春 秋末期 周朝制 车 战 , 竞 技 方 寄希望于“礼” , 度被破坏,但没完式,战争没波及全败坏 战国前中期 各国积极备战,厮杀,草菅人命 全国 不是竞技式,出现了骑兵步兵,有屠杀,波及全民 因 怀有复古热情 恢复故态无济于事,要改弦更张以慈悲心肠游说,为民请命,提倡性善孟子 “凡事紧张” 愤世嫉俗 主张性善论(孝悌、泛爱众) 对“礼”不大重视,提倡“内圣外王” 性善如水就下 人物 为人 孔子 1、自我修养 2、杀身成仁 3、求诸己 4、忠恕 5、知耻 6、过则勿惮改 7、重义避利 孟子 1、持志养气 2、反求诸己 3、知耻能改 4、存心养性 5、动心忍性 论,提出平等思想 为政 教育 1、选才(懂礼、正直、勤勉、言行一致、 1、目的:培养君子(学而优则仕) 目标远大) 2、有教无类 2、育人(推行教化) 3、爱学、乐学/学而不厌/专心致志 3、立法(以礼治国) 4、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以致用 4、富国(节用爱人) 5、因材施教/启发教学/循序渐进/学思行 结合 1、民本(民贵君轻、保民而王、与民同乐) 2、养民(制民之产、使民以时、取民有制) 3、教民(办学校、施教化) 1、目的:明人伦 2、自主学习/文道结合/由博返约/教学相长 3、启发教学/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4、学以致用/温故知新 5、兴趣与努力结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