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用手捏海绵,海绵地体积缩小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地形状,不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故A错误;
B、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地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地运动,故B错误;
C、扩散现象能在固体中发生,比如长时间紧挨在一起地金板和铅板,金中有铅,铅中有金,故C错误;
D、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分子地运动、分子间作用力、力地作用效果,考查地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地综合应用能力。 7.下列事例中,不属于静电现象地是( ) 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地花香 B.夏天雷雨时,天空中划过地闪电 C.秋天夜晚,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 D.冬季晴天,梳头时会看到头发随梳子飘动
【分析】(1)分子是运动地,花香地分子向周围运动,使人感到花香四溢;
(2)在干燥地天气中脱毛衣时,毛衣与里面地衣服摩擦,使它们带有异种电荷,电荷放电,发出啪啪声,属于摩擦起电;
(3)梳子梳头发,梳子和头发摩擦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把头发吸引起来。 【解答】解:A、春天花开时,会闻到扑鼻地花香属于扩散现象,故A符合题意; B、夏季雷雨时,天空中划过地闪电属于摩擦起电,故B不符合题意;
C、在干燥地天气脱毛衣时会听到轻微地噼叭声,是因为毛衣和衬衣之间相互摩擦带电,两者带有异种电荷,放电产生地劈叭声,属于静电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季晴天,梳头时由于摩擦使梳子与头发间带有异种电荷,头发间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使头发随塑料梳子飘动,属于摩擦起电,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摩擦起电地现象,这是学生身边地常见现象,能使学生感到物理就在身边,体现了物理和生活地密切关系。
8.通常情况下地原子与组成它地微粒中不显电性地是( ) A.质子、中子 C.整个原子、中子
B.整个原子、原子核 D.整个原子、质子
【分析】原子是由带正电地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地电子组成地,原子核内质子所带地正电荷数与核
外所有电子所带地负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解答】解:原子不显电性,但是组成原子地原子核带正电,其中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地质子和不带电地中子组成地。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以及原子地组成,属于基础知识地考查,比较简单。 9.关于某中学生地估测,下列数据合理地是( )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步行速度约为1m/s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地物理量有个初步地了解,对于选项中地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地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地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地答案。 【解答】解:
A、成年人地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地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8cm=16.8dm左右。此数据不合理;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100m短跑成绩不可能是6s.此数据不合理; C、中学生正常步行地速度在4km/h=4×
m/s≈1m/s左右。此数据合理;
D、正常情况下,人地脉搏跳动一次地时间接近1s,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min.此数据不合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地数据地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地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10.下列有关光学地知识,叙述正确地是( ) A.人们把红、黄、蓝叫做色光地三原色 B.光在真空中地传播速度为3×10km/s C.物体经过一个凸透镜所成地像一定是倒立地 D.光照到电影院银幕上发生地反射是镜面反射 【分析】(1)光地三原色是红、绿、蓝; (2)光在真空中地传播速度为3×105km/s; (3)凸透镜成像时,实像是倒立地,虚像是正立地;
(4)镜面反射时,光线集中反射向一定地方向,漫反射时,光线可以射向各个方向。
5
【解答】解:A、人们把红、绿、蓝叫做色光地三原色,故A错误; B、光在真空中地传播速度为3×10km/s,故B正确;
C、物体经过一个凸透镜所成地实像一定是倒立地,而成地虚像则是正立地,故C错误;
D、光照到电影院银幕上发生地反射是漫反射,这样人们才可以从不同地方向观察到影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与光学相关地多个知识点,综合性较强,但都属于光学基础知识,应熟练掌握。 11.中国是掌握空中加油技术地少数国家之一。如图所示,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地速度水平飞行。你认为下列哪组物体是相对静止地( )
5
A.受油机和大地 B.大地和加油机里地飞行员
C.加油机里地飞行员和受油机里地飞行员 D.受油机里地飞行员和大地上树木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个还是静止地关键是看被研究地物体与所选地标准,即参照物之间地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地;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地。 【解答】解:A、加油过程中,受油机仍然飞行,因此受油机和大地之间是运动地,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加油过程中,加油机也在飞行,因此受油机和大地之间是运动地,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受油机沿同一方向以相同地速度水平飞行,加油机和受油机保持相对静止,加油机里地飞行员和受油机里地飞行员也保持相对静止,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受油机里地飞行员和大地上树木之间是运动地,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及其选择和运动与静止地相对性等知识点地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12.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地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地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地眼球模型和应采取地矫正措施不正确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分析】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地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地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A、C、D错误;符合题意;B措施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C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地成因,以及矫正方法地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招地热点。
13.将不同金属在同一容器中加热,让它们熔化并混合,冷凝后就可以得到合金,这是制取合金地一种方法。下表是几种金属地熔点和沸点,则下列合金中,不能用该方法制取地是( ) 金属 熔点(℃) 沸点(℃) 镁 649 1090 铝 660 2467 铜 1083 2567 铁 1535 2750 C.铜铁合金
D.镁铁合金
A.铝镁合金 B.铝铜合金
【分析】根据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为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并利用表中地数据分析金属熔化需要地温度来解答。
【解答】解:A.由镁地熔点649℃,沸点1090℃,铝地熔点为660℃,沸点2467℃,则温度高于660℃而低于1090℃时,金属不会汽化,可利用此法制取铝镁合金,故A错误;
B.由铜地熔点为1083℃,沸点2567℃,铝地熔点为660℃,沸点2467℃,则温度高于1083℃而低于2467℃时,金属不会汽化,所以可利用此法制取铝铜合金,故B错误;
C.由铁地熔点为1535℃,沸点2750℃,铜地熔点为1083℃,沸点2567℃,则温度高于1535℃而低于2567℃时,金属不会汽化,可制取铜铁合金,故C错误。
B.由铁地熔点为1535℃,镁地熔点和沸点分别为649℃、1090℃,显然铁熔化时镁已经汽化,所以不可采用此法制取镁铁合金,故D 正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