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基础及孔内爆破施工方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 地质特征及选取原因 1、地质特征 2、选取原因
四、 使用机具、设备情况 五、 计划工期 六、 人员组织 七、 施工方法 1、准备工作 2、桩位放样 3、桩孔开挖 4、通风照明
5、桩孔护壁 6、终孔检查处理 7、安放钢筋笼
8、混凝土的灌注与运输: 9、截桩头
10、挖孔桩质量检验 11、桩基检测
12、采用爆破掘进时注意事项
八、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质量保证措施
2、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3、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4、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人工挖孔桩(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至XX高速公路XX至XX段项目起于XX市XX县XX镇,对接拟XX高速公路XX至XX段,总体呈东西走向,经XX市XX县、XX市XX县,终于XX市XX县XX镇,对接已建成通车的XX高速公路XX段。本标段位于XX市XX县,经XX镇、XX镇,起点里程K132+020,终点里程K142+000,全长9.98Km。
本标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现拟定XX大桥、XX大桥、XX互通主线桥、XX大桥、XX互通主线桥、XX大桥等共142根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具体桩号见附表一
二、编制依据
1、《XX省XX至XX高速公路XX至XX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4、XX公司相关施工经验
三、 地质特征及选取原因 1、地质特征
项目区起于XX山脉西侧,山系多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地貌类型总体属于长期风化剥蚀丘陵地貌区。地势总体西高东低,海拔标高介于130~500m之间。线路沿线主要分布岩浆岩。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及燕山期岩浆岩。
第四系地层较发育,广泛分布于全标段。主要发育河谷冲积平原、阶地,为沿河流谷地和盆地分布的冲洪积粉砂、砂、粉砂质粘土、卵砾石、漂石层等。山间或丘间谷地、山前坡地,台地分布有坡残积含砂砾粘土和粉质粘土、角砾土和碎石土。分布不均匀,一般厚度2m~10m不等。属I级松土~3级硬土。
2、选取原因
2.1根据本项目两阶段设计图纸地质情况,大部分桩基属于嵌岩桩,需深入中风化花岗岩,使用冲击式钻机在该地层中施工工效极低,直接影响关键线路工期。且部分桩基施工范围狭小,若采用钻孔桩需配备泥浆池,安放钻机等占用场地较大。根据XX公司多年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中取得的经验(最大孔深40m、最大孔径2.2m),故在本工程中部门桩基采用人工挖孔方式具有相当程度的可行性。
2.2本项目桥台桩位及部分桩位处于半山腰,无地表渗水,部分桩基原地面标高高出设计桩顶标高10m左右。如采用钻孔桩施工,施工场地面积要求严格,同排桩基按照实际需要宽8m,长34m计算,坡比按照1:1.5放样,则部分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