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师职业倦怠和压力管理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16 18:43:1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从教师的职业倦怠看高校教师的的压力管理

字数:3166

来源:新学术 2008年5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压力所导致的问题中最为突出的是教师的英年早逝。有调查数据显示,知识分子(包括教师)平均的寿命是58岁,远远低于同期人口68岁的平均寿命;中国科学院在1984年至1992年9月中旬死亡的174人中,有73人年龄不到60岁,占42%。究竟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有人开始从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寻找原因。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国72所高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现94.6 %的教师感到有精神压力,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这些数字虽然不能绝对地说明知识分子寿命不长的原因,也不能绝对地代表我国教师的压力状况,但是至少说明我国教师正承受着较严重的压力。这于知识界于社会都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因此我国对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就不

只是理论所需而是现实所迫了。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将职业倦怠一词引入心理学领域。1981年心理学家马斯勒等人进一步提出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方面:情感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国外的研究表明,职业倦怠现象最易在教师等职业中出现,因为从事这类职业的人员常常工

作时间较长、压力较大。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应对环境变迁和学校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时的一种极

端反应,是教师长期伴随压力体验而出现的生理、情绪、情感的耗竭状态。

职业倦怠的危害性表现在多方面,首先会影响教师身心健康,产生各种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焦虑”、“失眠”、“头痛”、“肠胃失调”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亚健

康是处于“健康”与“患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况,或者称为“第三状态”。如果处理得当,则身体向健康转化,处理不当则可能会患病。从这个角度来看,职业倦怠应该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表现。长期的“亚健康”,会导致教师出现生理疾患、心理障碍,严重者可能会

造成无法工作或婚姻家庭危机。

2005年广东省教育工会曾对全省19所高校8417名教师的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全省高校教师只有约10%处于基本健康状态,约20%处于各种疾病状态,在剩下70%属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中,又约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属重度亚健康,即处于疾病的边缘状态。广东省高校教师群体健康状况堪忧。另外,据广东省属某医院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患有不同程度职业病的教师达到教师群体的34.5%,长期站立授课、伏案批改作业等工作使颈肩腰椎病、静脉曲张等成了老师的常见病,其颈背部的软组织受损、颈椎和腰椎的髓核突出,导致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轻微的静脉曲张患者站立过久后小腿会有微胀感,一般不是很严重。但是静脉曲张后期就可能会导致色素斑、皮肤坏死等严重后果,而且久治不愈。另外,教师长时间讲课,因声带疲劳过度、边缘充血,而导致较普遍的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病症。 其次是对教学、科研的影响。教师的倦怠会导致教学品质的低劣,缺勤率上升。对学生缺乏同情心,工作投入和参与少,对违反课堂纪律没有耐心,工作敷衍塞责,课堂准备不充分,创造性低。这些情绪很容易传染给学生,引起学生厌学、厌世,从而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倦怠的教师对教学科研信息也反应迟钝,害怕挑战、不思进取、

无意创新,影响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和对良好教学、科研品质的主动追求。

最后是对社会的影响。教师与学生,教师和教师,教师和领导,教师和家长之间人际关系

受损。师生关系淡漠,同事之间关系紧张,行政效率降低,人事变动增加。

二、大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

1、职业压力:

近几年高校连年扩招,师资配备又一时难以跟上,致使大学教师的工作负荷急剧增加,很多教师同时担任几门授课任务,既要保质又要超量,加大了教学压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得完成学校规定的繁重科研任务。与此同时,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的改革,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快速更新,以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知识创新、智力服务需要的多元化和高端走势,都对大学教师的知识学习、储备、加工能力,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直接构成教师的学习压力,教师闻道在先的知识权

威性受到挑战,由此产生心理压力。

工作之余,教师要自学新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方法,要提高学历层次,对于教师的要求不断增多,尤其对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的教师构成很大压力。同时教师又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查阅文献、做实验、收集数据、撰写研究报告,造成脑力上的高消耗和时间上无形的紧迫感,工作与生活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这种长期超重的工作使许多

教师精神压力大,身心俱疲。这是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和典型特征。

2、角色冲突与困惑

高校教师尤其是三四十岁左右的中青年人,正是科研与教学的骨干,同时,这个年龄段的人也正是要为孩子、为父母操心的时候。身兼本职、社会和家庭的三重重担,而且还对研究团队起领头作用,一方面工作十分繁忙,另一方面心理压力很大。他们晚上也在实验室工作,经常干到深夜甚至第二天凌晨。教师在工作、学习和家庭之间疲于奔命,长此以往,造成极度的身心疲惫。造成的后果不仅是患病者较多,而且有更多的是查不出病因的症状,如精

神紧张,睡眠不安,容易疲劳,情绪不稳等等。

教师职业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且复杂多样,大学教师不断变换地扮演着知识的学习者和传授者、道德的教育者和示范者,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者、健康心理的辅导者、科技的研发者和群体活动的管理者等角色,在这种莫测

的变化中,许多教师饱受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的压力之苦,并因此陷入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

之中。

3、学校管理方式不当

一是管理制度僵硬。制度的整体设计与系统协调不足,侧重于被动适应改革的要求;对教师的限制较多,支援较少,教师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的机会与权利缺乏可靠保障。 二是绩效管理欠科学。考核评价的指标欠弹性、程序欠公平、人为因素仍然较大,不能

真实反映教师劳动量和贡献的大小。

三是薪酬回报不够公平。大学内部不同单位教师之间的薪酬差距较大,考核结果与教师的薪酬、奖惩、晋升、使用尚未建立可靠的联系。当教师持续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时间、精力、金钱、社会关系等),而只能得到少许回报时,低成就感便会形成,职业倦怠也由此产

生。

4、组织文化冷漠

良好的组织文化是教师情绪的滋养剂,是动机与希望的催化剂。现实中的大学由于对组织文化的关注不够,对自由和谐、奋发向上的组织氛围营造不力,因此,学校中人与人之间

感情冷漠,人际冲突频仍容易造成教师热情、动机、希望的窒息与枯竭。

5、社会因素

一方面,随着社会优势职业的大量涌现,职业的自由选择性、流动性迅速增强,大学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之间、大学教师职业内部的竞争日益加剧,教师职业发展的代价也因此加

大。

另一方面,现实中的社会分配不公、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得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有所降低。这种竞争的压力会引起教师情绪紧张,久而久之便会引起职业倦怠。

6、个人因素

首先,职业认知有偏差。一些教师忽视客观条件制约,对学生的期望值较高,与现实的

搜索更多关于: 教师职业倦怠和压力管理 的文档
教师职业倦怠和压力管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36ze5j7bm20sz53252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