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北省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
理科综合试卷物理部分解析
13.在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和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以下探究没有运用该方法的是 A.探究燃烧的条件 B.探究磁场的方向
C.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探究动能的大小跟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13、答案:B 解析:“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而“探究磁场的方向”运用的是转换法。即把磁场的方向转换成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 14.下列对图4所示各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来源:Z§xx§k.Com]
A.甲图:说明通电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B.乙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C.丙图:稍稍用力拉水平接触水面的玻璃板,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丁图:向一下迅速压活塞,乙醚棉球燃烧,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14、答案:C
解析:在丙图中,测力计示数变大,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15.第一位证实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的科学家是 A.牛顿B.焦耳C.安培D.奥斯特
15、答案:D
解析:在初中阶段,学生应了解到的是:牛顿发现了牛顿第一定律,焦耳研究了电流的热效应,得了了焦耳定律;安培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情况,得了了安培定则;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周磁存在磁场,即电生磁,法拉弟发现了电磁感应,磁生电。 16.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5 kg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 m/s
C.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60℃ D.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80 cm 16、答案:D
解析: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g;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现在教室内的温度约为25℃ 17.下列说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A控制灯泡的开关应接在火线上
B.高压带电体不能接触,但可以靠近 C保险盒内熔丝熔断,可用铜线替代
D家用电器失火时,先灭火,后切断电源
17、答案:A
解析:高压带电体既不能接触,也不能靠近,所以B错;保险丝熔断后,绝不能用铜线替代,因为电流过大时铜线不会自动熔断,起不到保护的作用,所以C错;家用电器失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所以D错。 18.图5中的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A.甲图:春天冰雪融化 B.乙图:冬天的树上出现霜
C.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D.丁图:水烧开时冒出大量的“白气”
18、答案:C
解析:丙图,室外冰冻的衣服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是可以发生的,而室外冰冻的衣服不会变干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选C。
19.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19、答案:A
解析:近视眼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通过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使光线发散一些,以使像能成现在视网膜上,所以A正确;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B错;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C错;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所以D错。 20.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跳远时助跑,利用了惯性 B.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C.自行车停止蹬踏后,仍继续前行,是因为人和车都具有惯性
D.地球由西向东转,人竖直向上跳起来,仍落回原地,是因为人具有惯性 20、答案:B
解析:司机驾车时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刹车时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驾车时系安全带,惯性不变。
21.如图6所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薄壁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深度相同的A、B两种液体,且ρA=2ρB。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甲=2S乙。现将两个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中(没有液体溢出),小球在B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放入小球前,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 B.放入小球前,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
C.放入小球后,甲容器的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大于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 D.放入小球后,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等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21、答案:C
解析:在圆柱形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与液体重力大小相等。从已知条件可得A、B两种液体质量相等。所以在A选项中,甲乙两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等于液体的重力,因此A错;两个容器是薄壁圆柱体,意思指容器重力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B选项中,这两个压力也相等,因此B错;放入小球后,球在B液体中悬浮,所以球一定在A液体中漂浮。因此这时甲乙无论是液体对底部的压力还是容器对桌面的压力都相等,都等于液体与球的总重力。由于甲的底面积小,所以甲的压强大。所以C对,D错。 22.如图7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o为定值电阻。将滑片P置于中点,只闭合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U,电流表的示数为I。下列情况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A.滑片P不动,断开S1,闭合S2、S3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B.滑片P不动,断开S1,闭合S2、S3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C.只闭合S1,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D.只闭合S1,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动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22、答案:B
解析:首先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这样看起来比较清晰。如图所示:
只闭合S1时,R0与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此时小于电源电压。滑片P不动,断开S1,闭合S2、S3时,R0与变阻器并联,这时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并联后总电阻变小,所以电流变大,因此A错B对。只闭合S1,滑片P从中点向右移动时,变阻器阻值变小,所以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变小,总电阻变小,所以电流变大,因此CD都错。
23.图8是运动员在空中降落时的图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来源学科网]
(1)运动员从静止在空中的直升飞机上跳下,降落伞未打开前向下做加速运动。 原因是 。
(2)降落伞打开后,最终匀速降落。运动员在匀速降落过程中,机械能如何变化? 答: 。
(3)针对运动员匀速降落过程,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 ? 回答: 。 23、答案:(1)重力大于阻力(2)减小(3)问题:以降落伞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回答:静止
解析:重力大于阻力时,加速下落,重力等于阻力时,匀速下落,重力小于阻力时,减速下落;打开降落伞后,运动员匀速下落,此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24.小明身高1.7 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l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是_m,他到像的距离是_m。若将一块木板放在平面镜前,如图9所示,请画图说明他能否通过平面镜看到自己的脚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