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词解释题 1、一祖三宗 一祖三宗:是指宋代江西诗派的渊源和宗师而言的,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在艺术上以学杜甫诗为宗旨,尤其是学其到夔州以后的诗作,后来作家亦多主学杜,故其一祖为杜甫。除黄庭坚外,陈师道、陈与义亦是江西诗派的中坚人物,故江西诗派的三宗是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说由江西诗派的鼓吹者方回在其《瀛奎律髓》中首倡。
2、西昆体
西昆诗派:是北宋初年一个影响极大的诗歌流派。当时一批文人奉命编撰《册府元龟》,他们在秘阁里吟诗唱和,切磋诗艺。后由杨亿将这些诗作编为《西昆酬唱集》一书,共收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十七人的诗作二百五十首,全为近体律诗。他们以李商隐为宗,讲究声律文采、藻饰、用典,人们称这个诗歌流派为西昆诗派。
3、四大谴责小说
在清末“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涌现的最具影响的长篇小说,是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的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四部作品。这类作品抨击腐败,直抉时弊,形成近代一股强劲的批判现实的文学潮流。
四、简答题
1、谈谈柳永在词史上的贡献。
1、扩大了词的题材,把词从小庭深院引入市井都会、山程水驿。
2、发展了词体:丰富了词调;大力创作慢词。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3、提高了词的表现技巧,高超的铺叙和白描手法,对后来词人创作影响深远。 柳永多用“赋”体,进行铺叙,开拓了词的内容。这样使词具有了一定的情节性和逻辑性,能表现很丰富、复杂的内容。
4、俗中有雅,以市井语入词,雅俗并陈。将民间词和文人词二个系统结合起来,因而雅俗共赏。因其通俗故能流行于天下,因其协律故能雅致。多用口语如“恁”、“怎”、“伊”、“阿谁”等。
2、《牡丹亭》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人物塑造上,注重重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抉发人物的内心的情感,奖人物性格和情节开展高度结合。
2、情节结构上,双线发展的戏剧结构和冷热互济的戏剧排场,苦乐交错。
3、曲词上,文采华艳,典雅蕴藉,抒情性强,富于诗情画意。且能扣准不同环境,不同身份的人物,采用不同风格的语言。
五、论述题
1、结合李清照的作品,谈谈她的词在创作上的艺术特色。
一是神骏自傲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是鲜活灵动的,其中,“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娇憨羞怯,“沉醉不知归路”的豪情与稚趣,其笔下的女性形象都给人带来鲜活的感受。
二是直率大胆与委婉含蓄的抒情艺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情感充溢,自留成文。
三是自然清新的语言。“庭院深深深几许”以俗为雅,复叠手法的运用。。
四是庄重典雅的词品。李清照的词多抒写恋情相思,且喜用俗语,却能保持高雅的林下风范,“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深闺怀人的境界,用菊花对比,存托主人公不同凡俗的高标逸韵。
总之。李清照的词能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语浅意浓而跌宕多姿;意境优美而思想深刻;形象鲜明而感情真挚,把传统的婉约词发展到了后人“难乎为继”的高峰,因而赢得了许多著名词人的赞赏。
2、谈谈明代小说繁荣的表现和繁荣的原因。 小说作为明代文学成就的主要代表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学史地位,与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明代小说的繁荣局面:
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大批不朽的名著。明初的《三国演义》(罗贯中)和《水浒传》(施耐庵)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中国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转入以长篇小说为主。其表现:第一,长篇章回小说的诞生、发展和繁荣。第二,短篇白话小说成熟,并达到了高峰。第三,文言小说出现了复兴。 ※小说在明代得以空前繁荣,归结起来,有以下五个原因:
1、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壮大了市民阶层,形成了表现自己思想要求和生活的广大读者群;
2、传统的宋元话本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得到继承发展,提供了通俗文学样式;
3、新兴的市民读者要求和社会新的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使说书人和进步文人得以创作加工,提供了 “ 作家 ” ;
4、印刷技术提高,使小说从口耳相传变为使案头阅读成为可能;
5、进步文人在理论上的阐释和肯定评价,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地位。
因此,明代近 300 年间,小说数量大,作者多,名作多,思想内容广,艺术成就高,样式齐全。
三名词解释题: 1、临川四梦
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四部剧作的合称。因作家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作品皆以梦境来展开故事情节,故此得名;或以其书斋名合称 “玉茗堂四梦”。 在这“四梦”中,又以《牡丹亭》和《邯郸记》的成就最高。正是凭借这“四梦”,汤显祖确立了自己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不朽地位。
2、“三言” “三言”:是冯梦龙编篡整理的三部拟话本小说集的总称,它包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每集各四十篇,共一百二十篇。它是以普通市民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具有雅俗共赏性质的新型通俗小说形态,是明代拟话本小说成就最高的代表作之一。
3、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黄庭坚在世时,已有不少诗人追随其后,学其诗法,但此时尚无“江西诗派”一说。黄庭坚去世不久,吕本中编列了《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黄庭坚为“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潘大临等二十五人,“谓其源流皆出豫章也”,江西诗派由此得名。此诗派的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依据,而不是以地域来划分的;此诗派只有一个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有其组织聚会。
四,简答题:
1、苏轼对词的发展有何贡献?
苏词在词史发展中的地位:最大的创造,就是以诗为词。第一,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怀古、田园、报国雄心等都可以入词,丰富了词的体式。如《江城子》、《浣溪沙》。从现实生活中选取题材,多为感事之作,如《定风波》。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开创了豪放一派。如《念奴娇》。第三,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苏词摆脱了音乐的束缚,自由开放,更能表现出艺术个性。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打破传统,随机应变,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大量用典;多用流年、人间、天涯等抽象的词汇;大量运用数量词,如千古、千里、百年等。词发展到苏轼时,它的娱乐功能减弱,抒情的功能则大大加强,成为诗的另一种形式。至此,诗与词之间的那道鸿沟便基本上填平了。
2、《聊斋志异》把文言小说的发展推向新的高峰,在艺术上有何成就?
《聊斋志异》不仅继承了唐传奇的艺术手法,而且还超越了它,具体表现在:
①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方法,把幽冥世界现实化,塑造出一系列生动、形象、富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
②情节离奇曲折,常常借助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所提供的源于现实,而又不囿于现实的广阔艺术天地,展开奇异想象,充满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③语言很有特点,古雅简练而又不失活泼。
五、论述题;
1、试论述《王西厢》对《董西厢》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董西厢》到《王西厢》,这是“西厢”故事的一大变迁。
1样式从诸宫调变成了杂剧,也即由单一的说唱变成了蕴含艺术因素更多的综合表演; 2主题从“怜才爱色”的“才子佳人”颂变成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之歌;
3主要人物性格写得更完整、也更鲜明; 4结构安排更合理,《董西厢》用大量篇幅说唱“兵围普救”显得轻重失当,《王西厢》只用一折就恰到好处;
5语言风格,《董西厢》质朴清新,《王西厢》典雅优美,这真是各有千秋,不必较之优劣。
2、谈谈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思想内容
:1.诗人尽情地抒发了自己杀敌救国、北定中原的壮志,表现出“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
2.诗人强烈地抨击了南宋小朝廷的屈辱求和政策,严厉地斥责了投降派专权误国的罪
行。
3.诗人深沉地抒发了自己请缨无路、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4.诗人对金统治者奴役蹂躏下的北方沦陷区人民和南宋统治者剥削压榨下的南方人民,表示无限的关切和同情,使爱国爱民的思想得到了高度统一。
5.与爱国主义主题相统一,陆游还写了不少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热烈地歌唱和追求美好事物的作品,表现了他豪放乐观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艺术成就:
1.以现实主义为基调,兼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色彩 2.雄浑悲壮与清新婉丽兼备的艺术风格 3.精练自然的语言和多样化的诗歌形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