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毛概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14:29: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别占各自总数的39%和56.8%;对“父母经常啰啰嗦嗦地进行礼仪人情的说教”,男生回答“是”的有25人,女生持肯定回答的也有23人,占各自总数的44.6%和52.3%。对“父母晚上不允许你外出”,女生回答是的多达27人,占被测女生总数的62.3%;男生持肯定回答的也有18人,占被测男生的34.1%。通过对安工和安师院校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访谈的问卷分析,我们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总体呈现出开放性、独立自主性、平等性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发挥人际交往的各项功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大学生人际关际也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和行为错位,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疏导。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行为困惑的主要成因及其调适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行为困惑,受其特定的心理因素支配,完全可能通过心理调适予以矫正。

1.异性交往困惑及其引导

异性间的交往本来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大学生在某种不良心理因素的作用下,在与异性交往时总觉得比同性交往时有更大的障碍。这种障碍可表现为对异性的神秘感,不能区分和处理友谊和爱情间关系乃至形成对异性的恐惧。究其原因:首先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如“男女授受不亲”等陈旧观念依然存留于现今社会,并对大学生异性间的正常交往产生消极影响。其次是舆论顾虑。由于社会舆论对异性关系的关注度较高,异性间交往往往容易受到他人的监视和评点。因此不少大学生总担心被人议论,不敢大胆与异性交往。再次是性的敏感性。男女性别的差异带来同性与异性交流方式上的差异。处于青春中、后期的大学生,对于这种差异尤为敏感,导致一些大学生在同异性交往时心情十分紧张,很不自然。 异性的交往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中存在的行为困惑需要运用综合手段进行调适。第一,摆脱传统错误观念的束缚。破除“男女授受不亲”封建旧观念的束缚,本着自然、坦诚、平和、平静的心态与异性相处。第二,多参加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保持与异性直接接触,消除对异性的神秘感。男女生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消除异性间的神秘感,而且有利于

开发双方的智力和创造力,促进彼此性格的完美和人格的完善。第三,与异性交往注意分寸。与异性交往,言谈举止、动作表情要得当,以免引起必要的误会。第四,要处理好交往与学业的关系。大学生需要处理好男女交往,更应解决好异性交往与学业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掌握与异性交往的艺术,切忌把男女交往的广泛内容理解为恋爱,片面认为爱情是学业的“伟大推动力”,以至于耽误了学业。

2.师生情感疏远及其消除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一种经久不衰、最富有生命力的教育力量。无论是从心理保健还是从情感培养方面讲,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在师生情感距离问题上受困扰程度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近几年大学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师生之间的比例失调,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导致教师与学生接触减少。二是教师的劳动特点,即管理大学生的独立要求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果教师不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往往会导致师生情感的疏远。三是现有教学模式也限制了师生的交往,如大课教学,一位教师要面对几百位学生,一学期下来很难认识多少同学,更谈不上深入交流了。再有就是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也削弱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面对多种主客观因素所造成的师生情感疏远,要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一方面,作为大学院校的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有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紧密关联。教师的教学态度越积极、教学水平越高,学生对所授学科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厚,也就会喜欢这个老师,愿意接近、交往。同时,要利用一切机会、一切手段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接触、交流,平等对待所有的学生,关心、关爱他们的健康成长,并尽量避免“偏爱”的发生。对学生的平等相待会换来学生无保留的爱。另一方面,作为大学生,也应理解和尊重教师,体谅教师的辛劳,主动创造一些交往机会,缩短时空距离,使老师尽快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进而达到相互之间的坦诚相待。

3.与父母关系的矛盾及其克服

大学生年龄大多在18-24岁之间,正是“成人感”产生的时期。希望其他人承认自己是成人,给予自己成人应有的同等地位和平等关系是高职生的普遍心理。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对待大学生还像对待儿童那样,就会与大学生的成熟需求相矛盾,而这种矛盾正是大学生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根源。大学生对自身形象的追求也易造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随着大学生交不往范围的扩大,更为关注自己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貌,如体形、服装等。据调查,41%的同学认为自己在日常打扮上花费时间太多,而另有35%的同学表示应再多拿一点费用装扮自己。大学生不再全盘接受父母的生活安排,与父母的家长式教育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

解决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矛盾,第一,要信任、理解、相互尊重。作为父母应该理解、信任、尊重子女的独立性与成人感,满足子女独立性的需要,培养子女的社交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作为子女也应理解、尊重父母,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天下最无私、最真诚的爱是来自于父母之爱,正是父母的爱,才使得父母处处为子女设想,才会“游子衣密密缝”,才会“意恐迟迟归”。第二,要培育平等民主的家风。家庭成员之间应平等交往,反对家长式作风和过分的父母尊严。第三,要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沟通。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即使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事事都想通过不言自明的心心相印就达到相互理解是不可能的。作为父母,要善于倾听子女的意见。而作为子女,应主动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消除潜在的误解。

人际交往效果和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成长与发展;提高交往能力,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实践课题。我们相信,随着国家、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将会日益受到重视,并结出丰硕成果。

2013.5.6

搜索更多关于: 毛概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 的文档
毛概论文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及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3d835nw2w2xzhv2l5g7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