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观镇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培训
讲 义
(主讲:李思海)
纲 要
一、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二、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六、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七、 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条件
八、 以实际行动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〇一一年五月
一、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十七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段话,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地位和作用、党的根本宗旨等三个方面,阐明了党的性质。
1、 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党的地位和作用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的基本原则,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3、党的根本宗旨:
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全党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并且丝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要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重要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所以我们无论在平常的工作还是生活当中都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在当前学习邓小平理论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境界。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科学水平。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科学理论。它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2、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它的科学内涵,首先要着眼于时代大背景,联系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联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从它适应实践的需要、解决历史的课题的时代意义上去把握。“三个代表”是着眼于解决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的党的建
设的总纲领;“三个代表”是着眼于回答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出的重大战略性思考;“三个代表”是着眼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形成的新的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前提和归宿。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