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天,乙图是在春季的某一晴天。对两图的相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两图中B点植物干重均低于A点时的干重 B.植株有机物总积累可用横轴上、下曲线围成的有关面积表示,适当提高温度可增加OA的绝对值
C.两图中DE时间段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均大大减少 D.甲图中E点与G点相比,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 答案 C
解析 G点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以后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两图中AB段只进行呼吸作用,故B点植物干重均低于A点时的干重,A正确;有机物总积累可用横轴上、下曲线围成的有关面积表示,适当提高温度可提高呼吸强度,B正确;甲图DE时由于光照强,气温高,导致蒸腾作用强,水分散失多,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光合作用速率略有下降,三碳化合物来源减少,去路未变,含量减少,乙图是由于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减弱,导致光合速率减弱,三碳化合物来源不变,去路减少,含量会升高,C错误;甲图中E点与G点相比,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D正确。
技法提升
开放环境中光合作用昼夜变化曲线分析
(1)曲线分析
MN和PQNA和EP A点和E点 A~E C点 E点 N点 A点 夜晚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清晨和傍晚光照较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CO2的吸收和释放达到动态平衡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叶片表皮气孔部分关闭,出现“光合午休”现象 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量最大 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开始积累有机物 (2)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的计算方法(用CO2表示)
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白天从外界吸收的CO2量-晚上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即S3-(S1+S4)。
题型四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键点”移动
6.下面为几种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关系图,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图1中,若光照强度适当增强至最适状态,a点左移,b点右移
2019年
B.图2中,若CO2浓度适当增大至最适状态,a点右移,b点左移 C.图3中,a点与b点相比,a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相对较多 D.图3中,限制b点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答案 B
解析 由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a点表示CO2补偿点,b点表示CO2饱和点,当光照强度适当增强至最适状态,光合速率增大,b点右移,要使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a点左移,A正确;图2中,a点表示光补偿点,b点表示光饱和点,根据图1分析过程可知a点左移,b点右移,B错误;图3中,b点时,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均是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a点和b点的光照强度相同,a点的CO2浓度高于b点的CO2浓度,故a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比b点多,C、D正确。
7.科学家研究小麦20 ℃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得到如图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25 ℃条件下研究时,cd段位置会上移,a点会下移 B.a点时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Mg时,b点将向右移动
D.c点之后小麦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可能与叶绿体中酶的浓度有关 答案 B
解析 图中二氧化碳吸收量代表光合作用强度,二氧化碳释放量代表呼吸作用强度。当温度升高为25 ℃时,因为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所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都会增大,因此cd段会上移,a点会下移,A正确;a点时,光照强度为零,故小麦只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其中线粒体是细胞器,B错误;Mg是植物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叶绿素在光合作用时可以吸收和传递光能,在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当缺少Mg元素时,叶绿素的合成就会受阻,从而使光合作用的强度降低,由于呼吸作用的强度不受影响,所以要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等,就必须要增加光照强度以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因此b点右移,C正确;据图可知,c点是光饱和点,c点之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光照强度增大而增大,此时影响的因素可能是色素含量、酶的浓度等,D正确。
技法提升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点移动问题
(1)呼吸速率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CO2(或光)补偿点应右移,反之左移。(2)呼吸速率基本不变,相关条件的改变使光合速率下降时,CO2(或光)补偿点应
2019年
右移,反之左移。
(3)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CO2(或光)补偿点和饱和点都应向左移动。(4)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通过分析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变化,进而对曲线上某一点的纵、横坐标进行具体分析,确定横坐标左移或右移,纵坐标上移或下移,最
后得到该点的移动方向。
题型五 植物是否生长的判断题
8.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该植物叶绿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与线粒体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
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植物数据表格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20 25 30 35 40 45光照下叶绿体CO2吸收总 量(mg/h)2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黑暗中CO释放量(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A.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20 ℃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B.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5 ℃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 ℃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D.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 ℃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答案 D
解析 温度为20 ℃时,光照下CO2吸收总量为1.00 mg/h,该值表示真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大于0,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能够正常生长,A错误;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35 ℃时有机物积累最多,B错误;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5 ℃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为3.50×12-3.00×24=-30(mg)<0,不能正常生长,C错误;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 ℃时,该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量=12×3.25-24×1.5=
3(mg),故该植物可以正常生长,D正确。
技法提升
“昼夜有机物积累量法”判断植物是否生长
昼夜有机物积累量=实际光合速率×光合时间-呼吸速率×24小时=净光合速
率×光照时间-呼吸速率×黑暗时间。 ①昼夜有机物积累量>0,植物生长。
②昼夜有机物积累量≤0,植物不生长,长时间小于0,植物将死亡。
微专题二
2019年
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测定
一 装置图法测定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
气体体积变化法测光合作用O2产生或CO2消耗的体积
(1)装置中溶液的作用
在测细胞呼吸速率时,NaOH溶液可吸收容器中的CO2;在测净光合速率时NaHCO3
溶液可提供CO2,能保证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
(2)测定原理
①甲装置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由于NaOH溶液吸收了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左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吸收速率,可代表呼吸
速率。
②乙装置在光照条件下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由于NaHCO3溶液保证了容器内CO2浓度的恒定,所以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右移的距离表示植物的O2释放速
率,可代表净光合速率。
③真正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3)测定方法
①将植物(甲装置)置于黑暗中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呼吸速
率。
②将同一植物(乙装置)置于光下一定时间,记录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计算净光
合速率。
③根据呼吸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可计算得到真正光合速率。
(4)物理误差的校正
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实验,即用死亡的绿色 植物分别进行上述实验,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1.[2017·郑州质检]如图是在一定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不考虑装置中微生物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可用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B.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植物无氧呼吸的强度
C.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光合速率
D.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植物有氧呼吸的强度
答案 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