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杠杆是发明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简单机械,是其他复杂机械的基础。滑轮和斜面等机械实质上都是杠杆的变形。因此,杠杆这节内容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教学中可以创造一个环境通过“做”来体验杠杆、认识杠杆,如做个拔钉子的小实验。可备些钳子、羊角锤之类的工具,在体验中学习杠杆知识。另外,本节课中涉及到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认识,以及概念、规律的应用这样三个学习过程,贯穿着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推理。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要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使用工具(杠杆)的现象都非常熟悉,也具备了一定的使用工具的体验和能力,这些都为学习本节课做好了铺垫。
学生对生活中杠杆的认识是感性的,但这些认识可能肤浅、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积极地去观察、讨论、猜想、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的特征。 【学习目标】
(1)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位置。能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装置或一幅图中辨认出杠杆。
(2)理解力臂的概念,能在一幅给出杠杆、支点、动力、阻力的图上准确画出杠杆的动力臂与阻力臂。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4)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杠杆知识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激发兴趣,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重点:认识杠杆,能将生活中实物转化为杠杆模型;力臂的概念及画法; 难点:力臂概念及画法,应用杠杆知识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策略及方法】
通过自我探究——概念归纳——猜想假设——实际验证等方式进行探究和学习,既体现概念学习的理念,又体现科学猜想、验证的理念。 【教学仪器】
铁架台、杠杆、钩码、大剪刀、钳子、大镊子、羊角锤、起子、钉有钉子的木板等。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
1、展示木板上的图钉,请同学想办法将图钉拔出来。 2、在这些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省力? 3、观察开瓶扳手、衣服夹子使用时的特点。 4、使用上述工具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二、进行新课
1、请同学们观察教材图10-1中所示的各种杠杆,通过讨论说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教师让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观察生活中的杠杆,借此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出说出他们的共同特征。
总结得出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做杠杆。
教师引导分析:杠杆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是某个组合机械的一部分,杠杆的外形多种多样,可直可弯、可粗可细。
教师强调作为杠杆的条件:一根硬棒、有力的作用、必须能绕某固定点转动。 让部分同学举例生活和生产中的杠杆。
2、明确杠杆的五要素,让学生明确它们的概念,结合图10-2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力臂的画法是一个难点,应采取图示说明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线或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3、介绍杠杆的五个要素:
支点O:杠杆绕其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4.讲解杠杆示意图的画法:
例题:画出用螺丝刀撬图钉的杠杆示意图。 先找支点O;再确定动力、阻力的作用点;交待判断动力、阻力方向的方法。指出什么是力的作用线。强调力臂的画法。 【课堂练习】
1、.画出下图所示杠杆中F1和F2的力臂。
2、请画出下图中杠杆的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及阻力臂L2的示意图。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教师展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动画,结合器材模拟演示引出问题: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存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