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人文地理复习题
一、 填空:
1、地理学从(环境)和( 区域 )两个视角研究地球表层。
2、人口增长从最初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过渡阶段的(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最后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规模从最初的缓慢增长、到过渡阶段的快速增长至最后阶段的(减速增长)或(停止增长)
3、当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技术移民)、(劳动力输出)和(国际难民
移动)。
4、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组成; 5、基督教新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天主教主要分布在(葡萄牙、西班
牙),东正教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伊
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中亚、南亚)。
6、地理学主要从(环境) 和 (区域) 两个视角观察分析地球表层的自然与
人文现象;
7、拉采尔提出(国家有机体学说)和 (环境决定论)两个学说; 8、汉字文化圈由中国和( 韩国 )( 日本 )及( 朝鲜 )半岛组成。 9、呼拉圈的流行属于(扩展)扩散,耐用消费品流行、高级时装流行属于
( 等级 )扩散,中医、武术在欧美的流行属( 迁移 )扩散。 10、第一产业是指(畜牧业、狩猎业、渔业、游牧业、林业 ),第二产业是指
(采掘业、电力和煤气业),第三产业是指( 建筑、运输、通信、商业、金
融 ),高新技术产业主要指(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第10题每空至
少填两项)
二、 举例辨析下列概念
1、区位、区域、景观、地缘
2、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3、等级扩散、传染扩散、迁移扩散
4、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 5、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石油农业、生态农业 6、文化景观、文化区
7、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生产关系决定论 8、文化整合与文化同化
9、原始宗教、民族宗教、世界宗教
10、文化、文明 文明:文化发展积极成果的总和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
11、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地方文化 12、种族、民族
13、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
14、认知地图、行为矩阵、时间地理学 15、生物适应、文化适应
16、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优化
17、地缘政治学的“心脏地带学说”、“海权说”、“陆缘说”
三、解释下列术语:
1、人口容量(人口承载力); 2、旅游资源 3、综合国力 4、城市化 5、冷战 6、地理物象 7、拉采尔 8、时间地理学
9、麦金德
10、智慧圈 表示社会与自然相互
关系的概念
11、认知地图 12、克里斯泰勒 13、空间行为偏好 14、地缘政治 15.金砖四国
16.国家权利要素 17.地理大发现
18.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模型 19. 总部经济 20. 主题公园
21. 低碳经济 指在可持续发展理
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
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22. 研发产业 23. 空间扩散
四、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不能用简单的物理学方法研究人文地理?
2、为什么我国的彩电、手机的普及不像非典那样从发生源迅速传播开来? 3、请将我国的江浙、新疆、西藏、东北各地区的人口密度,从高到低排队,并
解释其原因。
4、为什么我国华南地区最近出现“民工荒”? ①工资低②用工不规范、劳工
权益受侵害③中西部地区企业工资和农业比较收益有所提高④企业扩张迅猛,用工需求大幅度增长⑤各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农村劳动力外出的选择余地加大,流向分散
5、为什么我国南方方言多,北方方言少?山区方言多,平原方言少?
1、从地理上说,北方多平原,不同地方的人容易碰面交流,所以语言比较容易统
一。南方多丘陵,碰面不容易,所以每个地方就容易发展出属于自己区域的语言文化
2、从性格上说,北方人求同,南方人求异。
6、分析中东地区冲突潜在的文化影响因素
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
7、我国广东、甘肃等省份扶贫中将原地居民大量异地安置,即进行生态移民,
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倡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中国发
展的重要理论,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纲领。中国共产党是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己任的,当前贵州省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就是生态移民工程。生态文明与民生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生态民生概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民生为着力点,以民生为本,生态与民生不可分割。说明贵州省委把民生放在执政的首要位置。生态民生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理论的重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我们谈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时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原则,离开以人为本谈生态文明建设没有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本质上是一个民生问题。生态民生是基于生存和发展理念基础上的生态与民生的结合,即是民生生计中的生态层面。生态民生的最根本要求是生存权和发展权,所以生态的本质就是民生问题。生态民生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问题。生态民生建设不是要求人们消极对待自然或停止改造自然活动,而是要把自然放在与人类一样平等的地位,把发展与生态保护相联系,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不误,实现经济、环境、民生共赢,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民生改善的统一。
8、为什么说种族、民族没有优劣之分?为什么各种族、民族之间经济发展状
况、文明程度之间又有很大差别?
习俗不同,思想不同,生产方式不同,人口数量不同,地理环境不同,政府政策
待遇不同,社会形势不同……
9、为什么既要推广普通话也要保护方言文化。
方言和普通话从来都不是对立的,作为汉语组成部分的方言,代表着一些地方特
色文化和底蕴,有着它自身的使用价值和发展规律,并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存在着,而推广普通话,旨在克服区域间的交流障碍,方便沟通和交际,它的推广并不是歧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