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作者:长歌
来源:《少年博览·初中版》2017年第11期
生旦净丑,似水年光,戏曲在这片土地上辗转,已不下千载春秋。
在这个求“快”的时代,咿咿呀呀、缓腔慢调的戏曲,早被贴上注定消亡的标签。却不知,因一批人的爱与坚持,这个在许多人眼里已是“黄昏暮色”的艺术形式,如今早已焕发新生。 如同《牡丹亭》里的杜丽娘,轻柔地推开后花园的门,紧张又期待地探出头张望,不禁感慨:“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那一瞬,繁花似锦,九州春回。 蒋珂·传承与青春
今年暑期档,央视继“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后,推出了“中国戏曲大会”。未播放时,网上颇有些冷言冷语——“戏曲啊,老掉牙的东西了”“根本不会有人看吧”。
令人惊讶的是,这档节目不仅在网上持续引发热议,参加节目、关注戏曲的人群还都“年轻化”了,在为古老艺术出力的大军中,“80后”“90后”俨然已成为主力军。
在他们之中,戏曲大会第二场擂主蒋珂,是一位佼佼者。她是昆曲继承人,出身科班,虽是地道的“90后”,却已是上海昆剧团昆五班的青年闺门旦演员。容貌精致、身姿挺拔、嗓音娇丽的她,一身由内而外的古典韵味,一登台就惊艳了所有人。
7年的科班岁月并不轻松,寂寞把她打磨成了与众不同的模样。答题时,纤细清丽的外表与冷静果断的眼神,在她身上碰撞出巨大能量,让人不由自主被吸引。成为擂主后的她,收获了外界的无数关注。
有人问及戏曲与坚持时,蒋珂十分坦诚。“戏曲演员,大概是排在演员中很后面的一种吧。说我从未茫然或动摇过,那是骗你的。我也想红起来,改善家里的生活,被很多人赞美。”言及此,她盈盈一笑,“但是,我舍不得昆曲啊。”
昆曲,这个让许多人不舍的“百戏之祖”“中国戏曲之母”,也走到过濒临毁灭的边缘。它曾独霸中国剧坛两百年,辉煌之时万众瞩目,却在上世纪初遭遇传承危机,几乎绝迹于舞台。虽在1949年后,因国家大力扶持而得以延续,却未得到足够多的关注。特别是80年代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年轻人对这项古老文明的关注度持续走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