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面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23:10: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 请 书

项目名称:面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

--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

主持人 : 季 晓 芬 主持单位: 浙 江 理 工 大 学 通讯地址: 杭州下沙高教园区 浙江理工大学 邮政编码: 310018 联系电话: 0571-86843486

传 真: 0571-86843481 电子邮箱: xiaofenji@zstu.edu.cn

合作单位:汉帛(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志伟

达利(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费建明

负责人: 负责人: 负责人:

浙 江 省 教 育 厅 二○○八年九月制

一、简表 项 目 简 况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起止年月 姓名 季晓芬 面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为例 A、总体研究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D、自选项目 是否招标项目 否 2009.01.-2010.12. 性别 副教授/副院长 女 出生年月 1971.08. 管理学博士/中国 310018 0571-86843486 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学校名称 所在学校 通讯地址 项 目 主要教学 主 工作简历 持 人 2001年至今 1993年至今 时间 主要教学改1998-2008 革和科学研2003-2007 究工作简历 2007-2009 总人数 项 5 目 姓名 主 王丽君 持 单 位 蔡丽玲 主要成员 李艳梅 不含主持人 张颖 2 高级 时间 1993至今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邮政编码 浙江理工大学 电话 下沙高教园区西区 课程名称 服装生产管理 授课对象 本科生 本科生、研究生 学时 64,48 48,32 64,48 64 所在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获奖情况 校教学成果 一等奖 国家精品课程 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 2000年至今 服装品质管理 成衣工艺学 服装平面构成 服装/立体构成 本科生 本科生 项目名称 《成衣生产理论与实践》系列课程建设 《成衣工艺学》精品课程建设 《成衣工艺学》教材 中级 2 初级 1 出生年月 1971.01 1972.10 1977.01 1981.08 博士后 职称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助教 博士 1 工作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硕士 参加单位数 3 性别 女 女 女 女 分工 校内实践平台 校外实践平台 校外实践平台 校外实践平台 签章

2

总人数 2 单位: 汉帛(中国)有限公司 高级 2 姓名 高志伟 项 目 合 作 单 位 主 要 成 员 单位: 单位: 单位: 达利(中国)有限公司 姓名 费建明 姓名 姓名 单位: 姓名 中级 性别 男 性别 男 性别 性别 性别 初级 出生年月 1958.03 出生年月 1952.02 出生年月 出生年月 出生年月 博士后 职称 经济师 职称 经济师 职称 职称 职称 博士 工作单位 汉帛(中国)有限公司 工作单位 达利(中国)有限公司 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 硕士 分工 实习基地建设 分工 实习基地建设 分工 分工 分工 参加单位数 签章 签章 签章 签章 签章

3

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现状分析)

项目意义: 根据波特的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国家和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党的十六大报告亦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途径,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曾表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高等学校应该也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全面的人才支持。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 创新实质上是新知识的获取和创造(Kogut & Zander, 1992; Nonaka, 1994)。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从本质上来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人的知识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辞海》),知识是人的认知实践的产物,它根植于认知个体和认知情境中,因此,新知识的获取和创造总是与实践联系在一起的。 创新概念最早是经济学家熊彼特在把科学技术引入生产体系时提出的。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指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而更是指把已发明的科学技术引入企业之中,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也就是说“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之后,虽然创新的含义不断扩展和深化,但创新的基石依然是实践。 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是指人们在学习和继承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设计等独特的见解和完成创造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它并非间接作用于创新实践活动,而是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创新实践活动的进行,是创新实践活动赖以启动和运转的操作系统(彭宗样,徐卫,徐国权,2003)。 根据认识论的规律,学习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高等教育也应遵循这个规律,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同时,需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这样才能吸收、巩固理论知识,理论知识只有在实际应用中,才能被真正理解、掌握,创新也必然发生在这样“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中。 因此,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为大学生构建良好的实践平台。 服装学科是一个应用型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而言,贴近产业的要求分外突出,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和前沿知识,而更需要学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浙江是一个服装大省,服装也是杭州市的都市产业,我校的服装教育在全国名列前茅。所以,以我校的服装专业为例,来探索本项目主题,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性,也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有利于研究成果的推广。

4

现状: 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 1、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自信,不善于充分利用和积极创造条件 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自觉的意识、强烈的愿望和积极的情绪。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为是否总能自觉、有意识地支配自己进行实践活动,表现出高度的创新自觉性(周家伦,2006)。我国大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创新启蒙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再加之长期从事应试教育的教师不注重启发和引导,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和自信,没有冒险精神,创新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 2、创新知识基础薄弱,往往不能把握本学科最新发展的动态 我国高校大多数专业设置雷同,采用全国统编教材,统一的教学计划、课程,学科之间学习知识重复严重,课程设置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相邻学科和交叉学科的设置不够,学生接触各学科发展前沿的机会较少,知识更新较为缓慢,没办法又不向知识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不重视相关学科知识的迁移。在封闭的校园,学生学习的都是死知识,在死知识中浸泡的学生看不到知识的价值,更没有创新的主动,仅仅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不习惯去主动探索,丰富自己,便形成了知识陈旧落后的局面(曹颖颐,2008)。 3、思维缺乏创新。 落后的教学理念以及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使得我国大学生习惯于跟随性学习,形成了依赖的心理,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行而不思,创新无望;行而三思,脱颖出新。”只有不断思考,反复推敲,并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实现超越。这正是现阶段的大学生们所缺乏的,多数大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且存在过于严谨、崇尚权威的倾向(宋加涛,2003)。 4、创新成果贫乏,创新技能不强 由于学校办学的压力,设施不足,减少了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大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常常是闭门造车,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技能的提高和创新成果的实现。 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教育”,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创新教育的重点,既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促进经济科技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又是针对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不重视创造性培养的必然对策。 创新教育的基础是实践,而我国高校目前实践教学的现状也不容乐观: 1、实验、实习、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基本上属于已知领域的知识验证和重复,缺乏实

5

省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面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实践平台建设 - 图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46590f2p46m3qp9y5r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