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全面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拓展视野,丰富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阅读能力。
6探索以课内阅读为本,拓展链接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和课内外阅读链接的途径。
7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使课外阅读改变孩子的生存状态,让阅读和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需求、自能需求和终身需求。
四、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形式有问卷式、访谈式、采集数据式。
2.文献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报刊、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
3.逻辑归纳法。在实践过程中总结、探讨该课题的一般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撰写相关的教研论文等。
五、理论意义与研究价值
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借助丰富的人类文化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充实学生的头脑,无疑是使孩子终生受益的重要措施。怎样在新的课改背景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是我们选择本课题研究的初衷。我们认为,开展对本课题研究至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意义:
1、“终身学习”型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创新,使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相反,那些将自己束缚在题海里,连报纸也不翻一翻的学生,其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孩子是未来社会的希望,孩子们健康的成长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健康的发展。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人文化教育的需要。
我们认为学校不应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一个育人的摇篮。许多经典名著,虽然时间已久远,但是著作中闪烁着的人性的温暖,却依然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人文化的校园需要有人文化的教育环境,人文化的教育环境需要培育思想修养较高、文化底蕴浓厚的学生。这正是我们为实现办学目标而开展的一项重要的教改实践。
调查表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与他们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
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因此,选择这样的问题来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六、研究基础
本课题组成员均具有多年的小学教学经历,且多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他们都是我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近年来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发表或获奖,能确保本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中本课题负责人是我校教务处副主任,并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其论文《活动多样 生活多彩》一文作为封面“本期要目”文章在《时代学习报 教研参考》总第35期上公开发表。其承担的大丰市“十一五”课题《小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实践与研究》已经结题,且取得多项研究成果。本课题的主持人陈芹同志承担的大丰市“十一五”课题《住宿生有效管理研究》业已结题,其论文《我是怎样办班级图书角的》和《“后进生”的转化在于课外阅读》两篇文章分别在《时代学习报 教研参考》的总第35期和总第46期上公开发表。且这几篇文章都与本课题相关,可以说我们已经有了相当好的科研基础,将确保我们课题研究的有效开展。所有课题组成员都有论文在省、市、县三级教育学会获奖。
此外,学校的科研氛围浓厚,领导高度重视学校教科研工作,大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我校每年都申报5-10个大丰市小课题进行研究,已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的经验;学校的藏书丰富,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众多;学校网络设施先进,为课题组成员进行远程学习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所有这一切都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针对这次课题申报,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课题负责人为副组长,以课题组成员为成员的的领导小组积极进行申报工作。一旦申报成功,申报小组将自动转为课题研究小组,具体组织、协调课题研究工作,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保证。
七、研究进度
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教师情况,我们把课题实施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2年1月) 1.问卷调查全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2.收集专家、教师、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建议。
3.更新、充实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 1.建立完善健全的活动机制。 (1)营造晨读氛围。
(2)每周的阅读课正常上起来。
(3)开放阅读览室(每天中午、下午活动课),指导网上阅读。 (4)班级设立“读书互助会”组织。 (5)开展与家长与教师的共读活动。
(6)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读书征文活动。 2.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1)学校成立“劲草文学社”,开展正常的社团活动。 (2)每月开展读书系列活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