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治疗在社工服务中的应用
张鹏
前言
“园艺治疗”作为一种疗法于近几年从国外引入,“园艺治疗”的服务手法也正在运用到社工服务各个领域中,作为一项“新鲜”的“服务媒介”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社工接纳、运用。那么在专业的园艺治疗服务中,社工服务如何有效运用“园艺治疗”的服务手法,怎样才是富有社工“专业性”“园艺治疗”服务,那就需要我们在运用园艺治疗的服务手法中,注重“园艺治疗”而非“园艺”的“新鲜感”上,让社工服务与“园艺”的治疗性效果相结合。
一、什么是“园艺治疗”
(一)“园艺治疗”的定义
根据美国园艺治疗协会的定义,园艺治疗是通过有针对性设计的园艺活动,如花卉蔬果栽培、干花手工艺制作、治疗性园景设计等,让参与者在社交、情绪、身体、认知、精神及创意方面受益的一种辅助疗法。简单来说,园艺治疗就是在受过专业训练的园艺治疗师指导下进行园艺活动,让服务对象达致治疗效果。
(二)“园艺治疗”带来的“好处”
园艺治疗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认知、社交、情绪、身体、精神及创意方面。1、认知的益处,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够提升参加者集中及专注力;锻炼跟从指示和步骤的能力;训练记忆力、逻辑思考、抽象思维等认知能力;学习新的知识及技能。
2、身体的益处,通过园艺活动的开展能够满足参加者在体能发展及训练、感官刺激方面的需求,改善身体机能,同时增加外出活动、运动的机会。
3、心理/情绪的益处,园艺活动的展开,能够促进参加者改善自我形象;减少压力、负面情绪和行为;改善自信心;稳定精神康复类参加者的情绪、获得成功感;提升抗逆能力。
4、社交的益处,园艺活动能够锻炼参加者学习合适的互动交往能力、改善沟通技巧、提供一个合作及合群的机会,让参加者学会体谅他人需要、与他人分享。
5、精神及创意,通过园艺治疗活动,给参加者提供发挥创意的机会,开放自我胸怀和心境;在创意方面,学会提供建议,培养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学会自我表达。
(三)“园艺治疗”的服务对象
园艺治疗必须有园艺治疗师的参与,也包括有服务对象。而服务对象是多元化,不同年龄、不同背景及不同能力的对象,例如长者、青少年、儿童、认知和身体障碍人士、经常感受压力人士、精神病患者等。
(四)园艺治疗的独特介入媒介
近年医疗界流行的辅助治疗,对于改善病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生活质素,促进身心健康发挥了“殊途同归”的作用。辅助治疗包括音乐治疗、艺术治疗等,园艺治疗也是其中一种。
上述的辅助治疗,需要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执行有关的治疗活动,他们依照一套专业守则和训练提供服务,达致正面的疗效。
园艺治疗最独特的地方,它的介入媒体是植物。植物是拥有生命的,有其生命周期,能够在服务对象悉心照料下成长。在治疗小组完结后,服务对象可以继续照料所栽种的植物,一起分享植物生长的状况,让园艺治疗的疗效可以持续下去。
二、“园艺治疗”在社工服务中的应用
(一)“园艺治疗”的社工理论基础1、学习理论
人类的感官信息系统是可以制约、学习的,花朵的美丽、香味会让人放松心情,这是能学习而来的结果,下次闻到香味就能连结上放松心情的感觉。园艺治疗满足培养行为与猎取行为,个人方面,猎取,包括收获,观赏,增加知识;创
造:解决问题,思考庭园的使用方法和植物的种植方法,使用自己培育出的成果做菜、插花、做标本或画花;培育:栽培植物;社会方面,赠送或获得想要的植物,通过交换获得,互相评价,了解加深;提供成果,大家共赏,创造舒适的环境,与家人、朋友一起规划庭园,并努力实现,品味去成果等。
2、专注力恢复理论
Kaplan的“注意力恢复理论”,指出都市环境中过度的压力会导致注意力的耗弱,而自然栽植的体验具有重要的心理效应,可使人由其中的体验到深沉的宁适感,使心理疲劳恢复与思考自身的生活及人生目标的优先顺序时,亦能使人处于深思的状态,而产生恢复体验的功能。自然的体验使人易于恢复不需费力的注意,提供了包括对专注注意力的“有助恢复”和“有助深思”时机,能够充分获得恢复健康的体验。
3、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在园艺治疗活动中,园艺能提供自然舒适、无威胁的环境,让参加者互相沟通接触。话题除了栽花结果、种植心得,亦会互相分享家庭、工作、甚至心事。一些园艺活动亦要求参加者互相分享和合作。
4、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就是着眼于个人的优势,以利用和开发人的潜能为出发点,协助其从挫折和不幸的逆境中挣脱出来,最终达到其目标、实现其理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促进人的发展。
5、生态系统理论
生态系统理论发展心理学中,由布朗芬布伦纳的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园艺治疗构建的治愈景观及户外体验,对于环境的构建对服务对象个体发展,行为转变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6、集体动力学理论
旨在探索群体发展的规律,该理论认为,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能水准、不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学习风格的组员可以互相启发、
园艺治疗正是在发挥人的优势及促进人能动性的提升方面,
互相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各项任务。通过服务对象的共同参与,让他们共同完成实践培训,互相鼓励互相影响。
7、体验式学习理论
认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导者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参加者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并积极接触语言、运用语言,在亲身体验过程中掌握语言。通过建立园艺活动开展,服务对象可以得到不一样的体验,从而衍生出更多可以习得的技能。
8、五感刺激理念
“史露西伦”理论指出,感官经验是人类赖以生存、学习、认识自我和环境的必须条件。园艺治疗通过植物对人的五感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通过对人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而感知事物及其他物质的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9、生命教育理论
生命教育旨在引导与整合人内部的精神力量,形成完整和谐、能应付生命危机的人格结构。植物是拥有生命的,有其生命周期,能够在服务对象悉心照料下成长。生命是有周期的,花开花落,有生亦有死,这也是人生的必然现象。园艺治疗活动确能给予参与者亲身的体验和反思机会。
(二)社工在“园艺治疗”服务中的角色定位1、明确园艺服务的“专业性”
在社工引入“园艺治疗”而开展的服务中,需要明确园艺治疗的专业性,区分园艺活动与园艺治疗,让社工服务切合园艺治疗。
园艺治疗是以人为本,而园艺活动则是以植物为本。
园艺活动是以植物的需要为依归,故此了解植物的习性和料理技巧是非常重要。透过学习园艺知识和技巧、应用,让植物能够健康和茁壮地成长。
园艺治疗是以服务对象的需要和能力为考虑重点,着重参与过程。园艺治疗
师首先会评估服务对象的能力和需要。依照个别情况,订立目标,设计合适的园艺活动,达致治疗效果。
2、明确社工的“角色”
在园艺治疗服务中,社工是作为治疗师,是服务提供者。园艺治疗作为一种社工可以利用的服务手法及服务媒介,运用园艺治疗的技巧开展专业服务,以个案、小组、活动的形式开展服务。
3、园艺治疗活动形式与社工手法相结合
园艺治疗的服务形式主要分为室内园艺活动及室外园艺活动。室内园艺活动种类,包括室内栽种、瓶栽、干花、花卉摆设、压花、花艺手工艺、烹调收获的果实等。户外进行的园艺活动包括播种、育苗、移植、松土、除草、修剪、施肥、采摘蔬果等。园艺活动的多样形式也为社工开展专业服务提供了多种方式,让社工服务形式有更多的可能性。
4、接受专业训练,使用恰当服务形式
在运用园艺治疗开展社工服务中,需要社工具备一定的专业园艺技巧、技能及手法,最好的方式是参加专业的园艺治疗培训及实习。
园艺治疗是以服务对象的需要和能力为考虑重点,着重参与过程。首先会评估服务对象的能力和需要。依照个别情况,订立目标,设计合适的园艺活动,达致治疗效果。
(三)园艺治疗在不同社工服务领域的运用1、在残障社工领域的应用
在针对残障人士的社区康复服务中,社工运用园艺治疗能够给他们带来另类的康复体验及途径,也容易让服务对象接纳,针对服务对象特点及需求,运用园艺治疗的“媒介”为服务对象提供多元训练及服务。
(1)在运动功能恢复方面
当服务对象播种、替植物换盆、浇水、修剪枝叶的过程中,不时举手、伸展、蹲下等动作,这可训练手脚大小肌肉,而且能够训练平衡力、手眼协调及精细动作。花园劳作及一些简单园艺活动,也为服务对象能提供锻炼体能机会,对一些平时疏于运动的参加者十分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