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上教研室工作总结
立足实际,稳步推进,不懈探索,改革创新
梅山中学 叶聿享
我们学校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初级中学。现有6个教学班,210名学生,教职工42人,专任教师36人。自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遵循“建设特色学校,培养一流学生”的办学宗旨,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立足本校实际,靠学习促进解放思想,靠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学校被评为县教学反思试点校、市级文明学校。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学习先行,不畏困难,稳步推进,任重道远。
一、让学习成为每一个人的习惯,使学习成为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算是有智慧。我校地处偏远乡镇,信息闭塞,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素养,提高自己的品位。因此,我们按照“让每一位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一位教师愉悦工作”的办学理念,始终抓住全体师生的学习不放松,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学习,强化学习,致力于打造“师生学习共同体”,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也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场所。
在教师层面上,一是参加活动随时学。学校在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舍得在教师培训上投入,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参加市、县级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为教师提供很好的学习机会,欣赏到高水平的观摩课、研究课,促进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二是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学
校定期给每位教师发一本教育专著,如霍林姆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李镇西的《做最好的教师》、《做最好的班主任》、郑杰的《给教师的的一百条新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等,一本本教育专著使老师们深受震撼,使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蓄积了前进的动力。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了大量充满真情实感的心得体会,努力向研究型转变,教师的一月一反思,也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写作机会,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向互动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同时又要密切关注课堂中的实效性。教师要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情境的教学环节,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使之产生新的问题,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碰撞,达到其认识冲突的临界点,从而产生一种心理困境和心理需求,表现为一种渴求解决的情绪状态,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要搭建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对话的平台,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真诚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使教师激情洋溢,使学生激动不已,师生将在对话的课堂中共同发展。
三、落实好“三维”目标,着力打造高效课堂
我们始终认为,教学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使学校的教学改革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为主、继承传统为辅,以扬为主、以弃为辅;必须稳步推进,循序而改,改中有变,变必有果。为了落实好“三维”目标,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我校创立了“一三三”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即一个目标、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和三个保障机制。其中三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指“自主、互动、拓展”三个环节。围绕这一教学模式,我们首先从结构化备课入手,推行四级备课。一是教研组集体备课,二是备课组集体备课,三是科任个人复备,四是科任与组长的集体备课。课前,教师组织检测学生结构化预习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情况,课中,教师负责给组员分配学习任务,组织小组成员依据问题生成评价单进行自主学习,引领、带动组员们在组内组间互动交流、回答问题、在教室四面黑板上展示成果。
课堂评价首先是看老师们教学时是否做到了“三个还给”:一是将时间权还给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二是将学习权还给学生。课堂上,会出现学生潜心自主学习和学科长组织热火朝天的互动交流的场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自己去概括,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老师的角色是课堂的调控者、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学习者,教师只在关键的地方讲解点拨;三是将话语权还给学生。课堂上,先是组内学生讲,遇到困惑问题,而后组间学生讲,最后才是老师启发。整堂课以学生自主、互动为主,以学生教学生为主,学生不但是学的主体,也是教的主体。课堂上,老师做到真心让学生表达、耐心听学
生回答、细心观察学生交流、精心指导学生互助。 “我的课堂我做主,我展示我成功,我成功我快乐。”
四、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一是营造和谐校园环境,陶冶师生情操。学校积极营造安全校园、人文校园、自然校园、艺术校园,把学校的教育思想、办学思路、教育理念渗透其中,不断丰富教育内涵,努力做到让“每块墙壁会说话,每处环境都育人”。
二是开展多彩文化活动。多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每学年一次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动会、主题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标语征集、校园十佳歌手赛、读书演讲比赛、趣味体育活动和学生读书活动等。拉近了师生心与心的距离,让每位学生都有了给自己指导的贴心科任,每个学生都有了小灶,在学习、生活上的指导就更有了针对性,也更容易达到师生心灵的沟通。
五、课程改革迈出新步伐
为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我校建立健全了“校长——分管校长——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的教科研机构,各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教科室积极开展工作,学期之初制定周密的教科研计划,学期末及时进行总结。各教研组每学期都有具体的教研计划,教研计划针对性强,符合学校实际。为把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到实处,使教学教研更加扎实有效,学校组织了很多不拘形式的教研活动,如坚持集体备课,加强理论学习,观看名师教学录像并进行研讨、组织专题讲座、举行外出学习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举行优秀教案、课件评选及提倡教师写教学反思等多样化
的教研活动,有效地帮助老师们提高了理论素养,把新课改理念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效率。为搭建师生校内教研交流平台,学校编辑刊印了《梅蕾》内部交流刊物(已55期),让师生发表自己的论文,谈班级管理经验,调动了师生开展研究,进行教改探索的积极性,在师生之间建起了一座切磋技艺和互学共进的桥梁。
但是,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还很重,道路还很长,必须进一步拓展视野,深度思考,扎实实践,才能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要有明确的理论指引,高起点推进改革。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以《纲要》为引领,创造性地落实《纲要》精神,才保证了我们的新课改进展顺利,稳步推进。二是要善于博采众长,高水平引领创新。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我们注重学习借鉴,善于学习创新,敢于探索尝试,不断丰富了我们的课改实践。三是要紧密结合实际,高质量打造特色。结合学校实际,我们注重在改革中形成自身的教学模式和办学特色,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坚定了学校推进课改的信心。
新课程改革为学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改进办学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立足实际,稳步推进,不懈探索,改革创新,以更加扎实的课改成效,努力谱写素质教育新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