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0 14:15: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指从运用货币政策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货币传导机制是否完善及提高,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对经济的贡献。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

① 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② 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各类经济行为主体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③ 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金融市场在整个货币的传导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市场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市场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向;

其次,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接受金融机构对资金供应的调节进而影响投资与消费行为;

最后,社会各经济变量的变化也通过市场反馈信息,影响中央银行、各金融机构的行为。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市场化取向,而且取决于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行为的市场化程度,即它们必须对市场信号做出理性的反应。如果它们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准则运行,即不能对市场信号,包括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信号做出理性反应,那么货币政策工具就不可能通过对货币信贷条件的调节来实现其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就会受到梗阻,货币政策效果就会被减弱。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经历了从直接传导向直接传导、间接传导的双重传导转变,并逐渐过渡到以间接传导为主的阶段。 1.传统体制下的直接传导机制

这种机制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相适应。国家在确定宏观经济目标时,如经济增长速度、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已经通过国民经济综合计划将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规模乃至该项指标的产业分布和地区分布包括在内。因此,中央银行的综合信贷计划只是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惟有信贷计划以及派生的现金收支计划,在执行计划时直接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服务,这种机制完全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通过指令性指标运作。其特点是:第一,方式简单,时滞短,作用效应快;第二,信贷、现金计划从属于实物分配计划,中央银行无法主动对经济进行调控;第三,由于缺乏中间变量,政策缺乏灵活性,政策变动往往会给经济带来较大的波动;第四,企业对银行依赖性强,实际上是资金供应的大锅饭。

2.改革以来的双重传导机制

我国改革以来至1997年,货币政策直接传导机制逐步削弱,间接传导机制逐步加强,但仍带有双重传导特点,即兼有直接传导和间接传导两套机制的政策工具和调控目标。

(1)第一个环节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操作目标——同业拆借利率、备付金率和基础货币。信贷计划、贷款限额是直接型的货币政策工具,其影响直达中介目标贷款总规模和现金发行量。直接传导过程中没有操作目标,或许可以称季度、月度的贷款、现金指标是其操作目标。这个环节是调控各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和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成本。

(2)操作目标的变动影响到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市场利率。信用总量的可测性不强,目前还不太使用;我国实行管制利率,不存在市场利率,只有中央银行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来调整利率。这个环节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企业和居民在变化了的金融条件下,做出反应,改变自己的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行为,从而影响到货币供应量的变动。 (3)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影响到最终目标的变动。改革之初,货币转化为存款和现金比较透明,贷款总量基本反映了货币供应量,只要守住了贷款就几乎守住了货币供给。但发展到现在,两者的相关性减弱,只控制贷款并不能完全调控住货币供应量,直接控制的效果减弱。然而,在货币政策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只能两者并用。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严重时,直接控制比间接调控的效果更好,所以并没有马上放弃它,形成了双重调控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高通胀后“软着陆”成功,商业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各级政府防范金融风险意识大大加强,取消贷款限额的

条件基本成熟。1998年我国不失时机地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标志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从双重传导过渡到以间接传导为主。

然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在建立之中,商业银行和企业的运行经营机制还不健全,所以货币政策传导效应也有待提高。只有真正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商业银行和企业的改革步伐,使其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传导反应灵敏,才能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搜索更多关于: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的文档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4kie75l4n9acj29pw6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