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96.39.0 255.255.255.128 接口m0 128.96.39.128 255.255.255.128 接口m1 128.96.40.0 255.255.255.128 R2 192.4.153.0 255.255.255.192 R3 *(默认) —— R4 现共收到5个分组,其目的地址分别为: (1)128.96.39.10 (2)128.96.40.12 (3)128.96.40.151 (4)192.153.17 (5)192.4.153.90
试分别计算其下一跳。
答:(1)目的IP地址为:128.96.39.10,与路由器第1条记录中的子网掩码 255.255.255.128 相与,结果是:128.96.39.0,该结果与路由表第1条记录的目的网络相同(匹配),所以,下一跳就是“接口m0”,
(2)①目的 IP 地址为:128.96.40.12, 与路由器第1条记录中的子网掩码 255.255.255.128 相与,结果是:128.96.40.0,该结果与路由表第1条记录的目的网络不匹配。
②目的 IP 地址为:128.96.40.12, 与路由器第2条记录中的子网掩码 255.255.255.128 相与,结果是:128.96.40.0,该结果与路由表第2条记录的目的网络不匹配。
③目的 IP 地址为:128.96.40.12, 与路由器第3条记录中的子网掩码 255.255.255.128 相与,结果是:128.96.40.0,该结果与路由表第3条记录的目的网络相匹配。所以,下一跳就是“接口R2”。
(3)目的 IP 地址为:128.96.40.151分别与路由表第1、2、3、4条记录的子网掩码相与,相与的结果与路由表中相应的目的网络不匹配。所以,下一跳就是默认路由,即R4.
(4)目的 IP 地址为:192.4.153.17分别与路由表第1、2、3条记录的子网掩码255.255.255.128相与192.4.153.0。与第4条的子网掩码 255.255.255.192 相与后得 192.4.153.0,经查路由表知,该分组经 R3 转发。
(5)分组的目的 IP 地址为:192.4.153.90,与子网掩码 255.255.255.128 相与后得 192.4.153.0。与子网掩码 255.255.255.192 相与后得 192.4.153.64,经查路由表知,该分 组转发选择默认路由,经 R4 转发。
4-21 某单位分配到一个 B 类 IP 地址,其 net-id 为 129.250.0.0。该单位有 4000 台机 器,平均分布在 16 个不同的地点。如选用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试给每一地点分配 一个子网号码,并计算出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答:设16个不同地点放置相同多的主机,则每个地点放置的主机为:4000台/16=250台; B类地址给出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即用3个字节共24位二进制数来做子网掩码。16个地点只需要5位二进制数来编码即可。所以子网号码是:1—16;(答案不唯一,只要16个编码即可)
每个地点主机号码的最小值为1.最大值是250(答案不唯一,只要能有250台主机的编码就可以)
解析:4000/16=250,平均每个地点250台机器。如选255.255.255.0为掩码,则每个网络
所连主机数=28-2=254>250,共有子网数=28-2=254>16,能满足实际需求。 可给每个地点分配如下子网号码
地点: 子网号(subnet-id) 子网网络号 主机IP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1: 00000001 129.250.1.0 129.250.1.1---129.250.1.254 2: 00000010 129.250.2.0 129.250.2.1---129.250.2.254 3: 00000011 4: 00000100 5: 00000101 6: 00000110 7: 00000111 8: 00001000 9: 00001001 10: 00001010 11: 00001011 12: 00001100 13: 00001101 14: 00001110 15: 00001111 16: 00010000
第五章 传输层
129.250.10.0 129.250.11.0 129.250.12.0 129.250.13.0 129.250.14.0 129.250.15.0 129.250.16.0 129.250.3.1---129.250.3.254 129.250.4.1---129.250.4.254 129.250.5.1---129.250.5.254 129.250.6.1---129.250.6.254 129.250.7.1---129.250.7.254 129.250.8.1---129.250.8.254 129.250.9.1---129.250.9.254 129.250.10.1---129.250.10.254 129.250.11.1---129.250.11.254 129.250.12.1---129.250.12.254 129.250.13.1---129.250.13.254 129.250.14.1---129.250.14.254 129.250.15.1---129.250.15.254 129.250.16.1---129.250.16.254 129.250.3.0 129.250.4.0 129.250.5.0 129.250.6.0 129.250.7.0 129.250.8.0 129.250.9.0 附加题
5-11 某个应用进程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然而继续向下交给IP层后,又封装成IP数据报。既然都是数据报,可否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层?哪些功能UDP提供了但IP没提提供?
答:不可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层
IP数据报IP报承担主机寻址,提供报头检错;只能找到目的主机而无法找到目的进程。 UDP提供对应用进程的复用和分用功能,以及提供对数据差分的差错检验。
5—14 一UDP用户数据报的首部十六进制表示是:06 32 00 45 00 1C E2 17.试求源端口、 目的端口、用户数据报的总长度、数据部分长度。这个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送给 服务器发送给客户?使用UDP的这个服务器程序是什么? 答:源端口的十六进制数:06 32,对应的十进制数为:1586; 目的端口的十六进制数:00 45,对应的的十进制数为:69;
UDP用户数据报总长度为:001C,对应的十进制数为:28字节。
源端口1586,目的端口69,UDP用户数据报总长度28个字节,数据报部分长度20字节,此UDP用户数据报是从客户发给服务器(因为目的端口号<1023,是熟知端口);服务器程序时TFTP,因为端口69对应的就是TFTP。
解析:UDP首部的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和检验和都只2个字节,所以其依次为0632、0045、001C、E217,
UDP数据报的总长度是001C换成十进制是28,由于UDP首部加起来是8个字节,所以,数据报部分的长度是28-8=20个字节。.
5—23 主机 A向主机 B连续发送了两个TCP报文段,其序号分别为70和 100。试问: (1) 第一个报文段携带了多少个字节的数据?
(2) 主机 B 收到第一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应当是多少? (3) 如果主机 B收到第二个报文段后发回的确认中的确认号是180,试问 A发 送的第二个报文段中的数据有多少字节?
(4) 如果 A 发送的第一个报文段丢失了,但第二个报文段到达了 B。B 在第二 个报文段到达后向 A 发送确认。试问这个确认号应为多少?
解 :(1)第一个报文段的数据序号是 70 到 99,共 30 字节的数据。 (2)确认号应为 100. (3)80 字节。 (4)70
解析:(1)第一个报文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70,第二个报文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是100,则第一个报文段携带的字节是从70-99共30个字节。
(2)如果第二个报文段发回的确认号是180,则第二段报文是数据是从100-179,共80个字节。
(4)由于第一个本文段的确认号是70,第二个报文段从100开始,则70-99这段的报文没有收到,则确认号70不会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