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理学课件 - - 8 - 感觉器官的功能 -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6 6:26: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光 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无 光 照 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 激活盘膜上的传递蛋白(G蛋白) 激活磷酸二酯酶 分解cGMP→cGMP↓ cGMP依赖性Na+通道关闭 外段膜Na+内流↓(内段膜Na+泵继续) 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 电紧张方式扩布 终 足 cGMP含量高 cGMP依赖性Na+通道开放 外段膜Na+持续内流 (内段膜Na+泵泵出Na+) 静息电位 (-30~-40mv) 视杆细胞 感受器电位 (超极化型) 电紧张方式扩布 终 足 双极细胞 (去或超极化型) 电-化学-电 电-化学-电 神经节细胞 (动作电位) (四) 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视锥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视锥细胞有分别含有感红光色素、感绿光色素、感蓝光色素三种。 三种视锥色素的区别是视蛋白的分子结构稍有不同,这种微小差异决定了对特定波长光线的敏感程度。 视网膜中存在着分别对红、绿、蓝光特别敏感的3种视锥细胞或3种感光色素;?当这3种视锥细胞受到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光刺激时,各自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兴奋,这样的信息由专线传入中枢,经视中枢整合后便产生各种色觉。 如: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为1∶1∶1→白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为4∶1∶0→红色觉; 若红、绿、蓝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程度为2∶8∶1→绿色觉。 三原色学说可以较好地解释色盲和色弱的发病机制。 三、视觉的传入通路 感光细胞 →双极细胞 →神经节细胞(鼻侧交叉、颞侧同侧) →视束→丘脑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同侧枕叶皮层 感 光 细 胞→双 极

细 胞→神经节细胞 →视神经 ↓ ↑ ↓ ↑ 水 平 细 胞 无 长 突 细 胞 在视网膜神经通路中,只有神经节细胞及少数无长突细胞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在感光细胞只能产生超极化感受器电位。在细胞之间的传递,既有化学性的传递,也有电传递。 (五)与视觉有关的其它几个现象 1、视敏度(视力): ⑴概念:指人眼分辨精细程度的能力。 2、视野 概念:指单眼固定不动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看到的空间范围。? 范围:∵上眼框和鼻粱遮挡的缘故,∴单眼视野的下方>上方;颞侧>鼻侧。 ∵三种视锥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不匀,∴色视野的白色>黄蓝>红色>

绿色。视野检查协助诊断视网膜及视神经方面的疾病。 绿 红 蓝 白 第三节 听 觉 器 官 耳是听觉的外周感觉器官。 ●外耳:耳廓、外耳道。 ●中耳:鼓膜、听小骨、咽鼓管和听小肌。 ●内耳:耳蜗。 一、耳的解剖结构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二、听觉生理耳的适宜刺激是空气振动的疏密波(16~20000Hz) 。每一频率都要达到一定刺激强度才能引起听觉。 (一)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导: (2)中耳气导:在正常情况下并不重要,仅当听骨链损坏时才起作用,但听觉敏感度要大为减低。 声 波 外耳道 鼓 膜 听骨链 卵圆窗 前庭阶外淋巴 基底膜 鼓室内空气 圆 窗 鼓阶外淋巴 (1)中耳骨导: 为正常听觉传音途径。 声 波 外耳道 鼓 膜 基底膜 2.骨导:

声波→颅骨→耳蜗壁→蜗管内淋巴→基底膜。 骨导在正常时敏感性比气导要低得多,当气导明显受损时,?骨导才相对增强。助听器就是根据骨导的原理设计的。 3.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特点: ●正常时:气导的传音效应>骨导; ●传音性耳聋时:骨导>气导; ●感音性耳聋时:气导和骨导都减弱甚至消失。 一、外耳和中耳的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 2.外耳道: 1.耳廓: ①利于集音; ②判断声源:依据声波到达两耳的强弱和时间差判断声源。 ①传音的通路; ②增加声强:与4倍于外耳道长的声波长(正常语言交流的波长)发生共振,从而增加声强。 第二节 眼 的 视 觉 功 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第八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耳 的 听 觉 功 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感觉(sensation) 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的主观反映。 二、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有特殊分化的感受细胞和非神经性的附属结构形成的特殊装置。 感受器的分类 分布部位分:内、外感受器。 刺激性质分:机械、化学、温度、光和声感 受器等。 结构形式分: 简单:感受细胞、N末梢(痛、触等)。 复杂:感受细胞+非N附属结构=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即每种感受器都有自己的最敏感刺激形式,该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如:眼:一定波长的光波=是视觉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耳:一定频率的声波=是听觉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非适宜刺激也可使某种感受器反应,但需刺激强度大,如压眼球产生光感。 能引起感觉所需要得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sensory threshold)。 引起感受器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强度阈值。当刺激强度不变时引起感受器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称为时间阈值。 当刺激强度一定时,刺激作用所要达到的一定面积,称为面积阈值。 对于同一性质的两次刺激,其强度的差异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在感觉加以分辨,这个刚能分辨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称为感觉辨别阈(discrimination threshold)。 这一特性是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指感受器接受到刺激后,将各种刺激的形式转换成生物电的过程,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故把感受器看作“生物换能器”。 适宜刺激→感受器→跨膜信号转换→感受器电位(repretor potential)(感觉神经末梢上的称发生器电位(generator potential ) )(感受细胞产生感受器电位后,释放递质) →传入神经→神经冲动(AP)。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特性:与EPP一样,是局部电位:①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成正比;②不具有“全或无” 的特征;③可总和;④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把刺激形式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信息转移到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称为编码(coding )功能。 感受器如何编码至今不清楚;比较

搜索更多关于: 生理学课件 - - 8 - 感觉器官的功能 - 的文档
生理学课件 - - 8 - 感觉器官的功能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4n488ya6i7b8vd53zk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