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11 14:18:5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注】①唐玄宗后期宠任宦官,喜好斗鸡。②虹蜺:蜺同“霓”,云霞。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午天最亮,却暗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侧面写出大车之多与行驶之疾。 B.中贵,指有权势的太监。他们因受帝王的偏宠聚敛了大量财富,宅第高而且广。 C.洗耳翁指许由,诗人以许由不慕名利自况,表示自己不愿与得幸小人同流合污。 D.本诗描绘佞幸小人,深刻讽刺他们的嚣张气焰,也对当时的黑暗政治表示愤慨。 15.本诗如何刻画斗鸡者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14.(3分)C(没有自况)

15.(6分)(1)正面描写其服饰(或:先描写其服饰)。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斗鸡者的车盖衣冠何等光彩夺目!(2)用夸张手法写神态,鼻息吹动了天上的云霞,活现出斗鸡人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3)侧面描写。行人没有一个不惶恐的,用行人的惶恐把斗鸡者的飞扬跋扈衬托得淋漓尽致。(言之成理即可。)

南平市二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充

杨慎

锦江烟水星桥渡,惜别愁攀江上树。 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 苏武匈奴十九年,谁传书札上林边。 北风胡马南枝鸟,肠断当筵蜀国弦。

[注]①嘉靖三年,作者因上疏议“大礼”,谪戍于云南。后多次往返于四川、云南,终老于戍所。②大荒:边远荒凉的地方。此处代指云南戍所。③蜀国弦:乐府歌辞,内容多状写蜀道之艰险。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紧扣诗题,点明了刘善充为自己置酒送行的地点以及折柳赠别的深情厚谊。 B.颈联用典自寓,说自己虽遭外贬,但一定有人替他传信于朝廷,最终得以回朝。 C.“北风”一句化用《古诗十九首》中“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以鸟兽自比。 D.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深沉,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体,层层相转,真挚自然。

15.本诗与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内容均涉及遭贬,表达的感情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6分)

14.B(作者用这个典故,意在暗示自己外贬多年,却没有人替他传信于朝廷,让他得以回朝。) 15.相同点:都有对个人被贬谪遭弃置之境遇的感伤和对友人情谊的感动。(2分)

不同点:刘诗还表达了自己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的豁达与乐观精神(2分);杨诗还抒发了诗人渴求赦免

的愿望和对故土的眷恋之情。(2分)

(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泉州市二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千秋岁]金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金汤生气象,珠玉霏谭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金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注】①本词写于1169年,作者时任建康通判,金陵,即建康,今南京。史致道,时知建康府兼沿江水军置使。版筑役,指修建城墙,加强防卫的工程。②得似:怎似。③凤诏:皇帝的诏书。④中书考:唐朝郭子仪任中书令,主持官吏的考绩达二十四次。后用以称颂秉政大臣位高任久。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报平安好”一句意味深长,写出了边境暂时的安宁,为赞美史致道营造氛围。 B.词中“珠玉”句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异曲同工,都表达对儒将风范的赞扬。 C.作者以梅写人,用语别出心裁,表面上说梅易凋谢,实际上是赞颂史致道品质高洁。 D.作为寿词,本词和一般寿词同以祝寿立意,但其中豪迈的情怀使它有了不凡的格调。

15.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灯看剑)》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3 分)C 15.(6 分)

(同)都表达了作者重整山河、恢复中原的期盼。

(异)《千秋岁》还表达了作者对史致道运筹帷幄之才的赞誉,对史致道得到重用、执政有为的美好祝愿;《破阵子》还抒发了作者想要建功立业、美名传世的渴望。 答对\同\给 2 分;答对\异\给 4 分,答对一点给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榆林二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北风 刘子梁

顾起平沙晚角哀,北风回首恨难裁。 淮山已隔胡尘断,汴水犹穿故范来。 紫色蛙声真倔强,翠华龙哀暂徘徊。 庙堂此日无遗策,可是忧时独草菜。

[注]①紫色蛙声,代指金人于靖康二年所立的张邦昌和建炎四年所立的刘豫两个傀儡皇帝。②衮(gun):古代君王等的礼服。③遗策:失误,失策。④草菜:指布衣,平民。这里指诗人。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飞雁、平沙、晚角、北风等意象营造了悲凉的意境,“恨”字领起全篇。 B.颔联说淮河一带山地已经阻断金兵战尘,局势暂且和平稳定,流露出欣喜之情。 C.颈联“紫色蛙声“与“翠华龙衮”构成对比,字里行间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态度。 D.前两联写景,景中融情;后两联叙事、议论、抒情:全诗语言浑厚沉郁,感慨良深。 18.尾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7.B

18.①尾联是委婉的反语,意为:也许只有我一个人在为国事哀伤(优虑),其实朝廷并没有失算。②该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朝廷面对外敌侵略不思抵抗屈辱投降.昏庸无能之行径的痛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人民疾苦的忧虑。

青岛二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①沙棠②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伎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①枻,同“楫”,船桨。②沙棠,一种名贵的树木。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四句,描绘了一个超世绝尘、自由美好的理想化世界,令人向往。 B.五、六句诗人自比海客,堪称仙人,借黄鹤之典,表达陶然忘机之情。

C.七、八句将屈原、楚王的两种典型人生做了鲜明的对比,语有警意。 D.九、十两句,表现了诗人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形象。 15.本诗最后两句,有人认为有消极之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小题共2题,9分) 14.B(3分)

15.(6分)①这两句诗是李白对于功名富贵的鄙薄,表达的是诗人淡泊清净的人格追求,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②功名富贵在诗中指的是楚王的“台榭”,而诗人推崇的是屈原的积极人生。③诗人醉心于眼前的游乐,表达的是对现实失望后,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并不是消极颓废。(其它看法,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长沙市第一中学下学期高考模拟卷(一)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①祐之:指辛助,辛弃疾同族兄弟。②裁冰:比喻作诗构思新巧。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钟鼎”代指做官,“山林”代指归隐,在朝在野都是幻梦,就该宠辱不惊。 B.秋饮如同甘露之美酒,夜吟构思新巧的诗句,如此悠闲过一生,生活依然惬意。 C.下阕前两句写别后场景:风雨之夜,兄弟二人挑灯夜话,对床不寐,手足情深。 D.下阕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晓山的秀美青翠和秋水的清澈明净。 15.这首词虽然写的是送别,却没有传统送别诗词的哀伤之感,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6分) 14.C(“写别后场景”错。“记取”表明此处为回忆往事。)

15.①上阕劝慰祐之不要因仕途失意而哀伤,人生态度淡泊旷达:看淡顺逆、荣辱,诗意人生。②下阕前两句回忆兄弟夜谈的温馨冲淡了今日的离愁,感情真挚又不流于感伤。③最后三句写明媚的山水美景将伴君前行,可以消解旅途的孤独寂寞。 (每个要点2分)

长郡中学下学期第一次模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郡斋①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节选)

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②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注】①郡斋:指苏州刺史韦应物官署中的斋舍。②理会:通达事理。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二句描写郡斋兵卫森严,燕寝凝香,突出刺史的尊贵和威严,但这并非骄矜自夸,而是下文“自惭”的缘由。

B.“海上”以下四句续写宴会环境以及宴前心绪,宴集逢雨,池阁清凉,风景如画,又因久病初愈,诗人欣喜轻松。

C.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学会通达事理、乐天知命,这样才能从是非纷纭中超脱出来,从而达到忘我的境界。

D.选章叙事、抒情、议论相间,既体现出诗人宠辱皆忘的态度,也通过对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写出闲适的情趣。

15.前人曾称赞“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两句“最为警策”,白居易诗《观刈麦》也有类似的警句“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请指出二者情感内蕴的异同之处。(6分) 14.D(“宠辱皆忘的态度”说法有误,“聚会场景的详细描述”分析错误。)

15.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关注,都表达了白省愧疚之情。(2分)不同之处:韦诗正面描写与嘉宾的宴饮之乐,反衬未见百姓安居的愧疚心理,偏重于对自身责任的警醒;(2分)白诗直接刻画百姓困苦的生活,抒发对底层民众的哀悯,含蓄表达对统治阶层的指责,情感内蕴更为深刻。(2分)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二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双声子·晚天萧索

柳永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哉、

搜索更多关于: 2019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的文档
2019古代诗歌鉴赏专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4ojj4j8ff6tzp834d3b207lq1bbd101ejw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