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实验改进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5 5:16:1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改进

卢龙县印庄乡印庄中学 李娜新

本实验选自人教版初中化学课本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二部分,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教材上的实验是将物质溶于水后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通过温度的变化认识热量的变化。但温度计刻度比较细小,远处的同学根本观察不到,只能听最前排的同学读出具体的温度而感受热量的变化,学生不能形成直观的认识,印象也不深刻。

课本实验装置如下图:

本人通过教学实践,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一、设计装置: 利用透明塑料瓶、输液管、透明胶带等器材自制吸热放热测量器,操作如下: (1)、将透明塑料瓶截掉底部,在塑料瓶盖上钻一个大小合适的孔。 (2)、取输液管“滴壶”的一段,用注射器向输液管内填充红色液体,内部留有一定量的空气;把“滴壶”上端用胶条封闭,下端输液管穿过塑料瓶盖,旋紧,用透明胶带将输液管固定在塑料瓶上。 (3)、实验前对准输液管内红色液柱位置在瓶身上作上标记。

二、设计原理:

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当温度改变时,滴壶内封闭的空气体积发生变化,从而带动输液管内的红色液柱升高或降低。

三、实验操作:

1

1、固定装置:将三套装置分别固定在铁架台的铁圈上。 2、加水:向塑料瓶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水。(水的位置与瓶身凹进的部位相平) 3、做标记:对准输液管内红色液柱的位置做上标记。 如图:

4、加固体:向塑料瓶内分别加入先称量好的5克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分别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

四、现象与结论: (1)、观察到加入氯化钠固体的装置输液管内的红色液柱几乎没有变化,可以得出结论氯化钠溶于水后吸热、放热现象并不明显。

(2)、观察到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装置输液管内的红色液柱升高,可以得出结论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放出大量的热。

(3)、观察到加入硝酸铵固体的装置输液管内的红色液柱下降,可以得出结论硝酸铵溶于水吸收了大量的热。

如图:

五、装置优点: 1、该装置可以完成在溶液中的一系列吸热、放热实验。(如物质的溶解吸热、放热,中和反应放热)适用范围广。学生通过现象“红色液柱”升高或降低来体会温度的变化,认识吸热、放热现象,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

2、操作简单易行,可视性强。即便是教室最后的同学也能清晰观察到。 3、装置所需材料主要来源于生活,简单易制,学生可以课上制作,也可以课下自行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2

六、注意事项:

1、选用口部比较大的塑料瓶(如营养快线)防止部分药品落入瓶子口部,无法搅拌。

2、“红色液柱”用品红溶液效果好,塑料管染色少。 3、输液管不宜太长。

4、实验前在瓶身做上记号,便于学生观察。

3

溶解时吸热、放热现象实验改进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4xrf3hesv721es5igx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