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问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7:10:3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问题

摘 要:

农村幼儿教育问题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进入人们的视野。幼儿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期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落差的体现,也是我国发展战略演进与制度转轨的产物。所以它是农村幼儿教育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农村幼儿教育问题进行了浅层分析。农村幼儿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学校教育的缺位、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教育的影响是问题的主要原因;发挥政府关键作用,完善家庭的教育功能,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积极优化农村学校教育环境,解决农村学校幼儿教育问题的根本对策。 关键词: 农村 幼儿 教育 一、农村幼儿教育问题现状

现在大部分幼儿的父母都是80后,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既要养小孩还要买房,也就成为了今天的“房奴”,不得不外出赚钱。同时外出打工的家庭多半是当地经济萧条、家庭经济贫困、生活困难迫于无奈才背井离乡,外出者中也有一部分通过合法经营、勤劳致富明显改善了家庭生活状况,而更多的农民仍然挣扎在温饱线上。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人口流动主要是由乡村流向城市。网上查阅得知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打工者数量还在以每年超过5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幼儿教育年龄段的约为500万,其中超过200万留在家乡, 因此幼儿也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部“幼儿”中,农村所占比例达86.5%。这些幼儿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得不到父母完整而全部的关爱和教育。 二、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注入式教学

幼儿正处于学习的启蒙时期,做过幼儿老师的人都不难发现。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仍采取一种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普遍地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语言课老师教几遍,小朋友跟读几遍,然后小朋友整齐读几遍;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讲,小朋友在下面听,然后做作业。”这种教学过程太机械,缺乏引导和启发作用,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少之又少,从而促使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发展。就拿我们熟悉的语言课来说吧,老师在教幼儿拼音时,只是把要教的拼音写在黑板上,老师指着黑板边教边让幼儿读,然后自己读,在教学过程中既没有讲解,也没有教具让幼儿感知,幼儿只是为了记住这些拼音而学习,并没有注入自己的感情,他们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更别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多少快乐了。这种“注入式”的教学不仅存在于幼儿园教育中,也存在我们每个幼教者的身上,还存在各科教学和家庭教育中。我认为这是我们幼教行业应该深刻反思和

探索的问题。那么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造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三点:(1)、教学资源缺乏。教学材料只限于黑板和粉笔等等少之又少的教具,幼儿操作材料也贫乏,教师上课只靠一张嘴和几本书,几只粉笔这样就造成了课堂上气氛不活跃的状态。(2)、师资缺乏。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力量,很多幼儿园经常更换老师,造成老师流动性扩大,促使幼儿教育出现空缺与托尾,而且还有一些幼儿园并没有配备两教一保,这就阻碍了教师在教学能力上的提高,想想一名教师每天对着几十名幼儿,而且是形影不离,再加上月、日工作计划的拟定,哪有时间去更新教学方法。(3)、社会环境影响。很多家长都认为他们的孩子“会跳、会唱、会写、会算”就很了不起了,他们脸上也会光彩照人了,但他们并没有想到对于一个三至五六岁的孩子是一种多么不良的教育方式,剥夺了他们玩的权力了。 2、教学内容欠规范化

在教学上出现随意性和“小学化”现象。按照《幼儿园的指导纲要》来说,一日的活动内容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不得象小学那样形式化,更不得随意性的上课,讲解一下就行了,但大多数幼儿园存在一种相同的情况:都不以游戏的形式来上课。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内识字、算术、写作业的情况比比皆是,再加上户外游戏活动的欠缺,完全把小学教育提前教育了。这些现象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小学化现象的主要原因:A、行为规范上,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守纪律,少玩少动。幼儿的天性本来就是活泼好动,然而教育形式上并没有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B、在知识学习上,灌输知识成了幼儿教育的主要模式,认为只有努力学习才是有用的人,却没有考虑到给孩子增加的无形压力。这些现象都严重损害了幼儿的健康心理,对幼儿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幼儿形成不良的习惯,促使幼儿产生厌学的情绪。C、阻碍了幼儿的思维的发展和智力的提高孩子不是一个容器,什么东西都往里而塞,强迫他们学这学那是不行的,应该让孩子们顺其自然的发展,在玩中学。 (二)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幼儿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娇惯

孩子是家中的宝,“小皇帝”、“小公主”的现象显而易见,他们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想干什么要什么,就一定要得手,否则就使性子大哭大闹,家长们见到孩子这样,心痛时,就会满足他们那些无理取闹的要求。在这种环境下,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自私霸道,以我为中心的不良性

格。到幼儿园后,他们都认为“什么都得听他的,得让着他”,如稍有其不顺意,便哭喊攻击,这种行为给教师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教学过程也受到影响。 2、替代

现在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什么事都有人代替做了,不必自己动手。这种过分溺爱的现象,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在我遇到的孩子中就有过这么两种情况:孩子已经上学前班了,连脱鞋换裤衣服都不会,如果老师不帮助的话,就以哭了事。还有一种情况,孩子上幼儿园,不肯自己走进课室,要家长抱进课室。想想孩子的独立性真的有待深思,他们连一些小小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又怎么去帮助别人呢?来到幼儿园,老师教育他们,自己的事要自己独立完成,不要什么事都依赖家长,帮他们改正种种不良习惯。然而,有些家长还是一手包揽,婆婆爷爷爱孙子孙女心切他们认为孩子还小,做不来,不愿让他们动手。很难想象,如果继续这样教育下去,孩子的未来会是如何?他们又是将如何担当建设祖国的伟大重任呢?这就可想而知了。 3、过渡保护

“捧在手心里怕冻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句话就说明了孩子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孩子是长辈的心肝肉,心头肉。一部分家长总是站到孩子的面前,替他们扫除障碍,容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一点点挫折。就拿一件最平常的小事来说吧:幼儿园生活是一种群体生活模式,人员较多,幼儿与幼儿之间总会有一些小摩擦,总会不经意之间碰到摔伤,一旦出现问题以后,有些家长不理清事理,就先把老师指责一顿,甚至找到学校的领导或者对着做错事的幼儿大吼。尽管最后事出有因,家长也接受了老师的道歉,可是由于家长们的过度保护,使孩子变得不讲情理,变得更无理取闹,孩子们心中慢慢就形成一种扭曲心理:“天不怕,地不怕,出了事有爷爷婆婆或者爸爸妈妈撑腰”。这一现象,使孩子长大后容易出现极端的心理:目中无人,胆小怕事。 三、农村幼儿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因此,我们在分析农村幼儿的教育问题时应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来去分析原因:学校教育的缺位、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教育的缺乏。

1、幼儿园教育缺位

学校是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学校理应承担起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的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所起的主导作用。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学校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显然没有到位,具体表现为:一是绝大部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依然是把追求生源摆在第一位,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沦为一种口号或“摆设”。二是对幼儿的教育针对性不强,学校教育主要着眼于受教育者的共性,而往往忽略受教育者的个性需求。幼儿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的影响,常常在学习、生活、心理发展及道德行为等诸多方面出现问题,而在整个受教育者中幼儿毕竟还是少数,有“幼儿”就读的幼儿园往往无视这一特殊受教育对象的存在,对幼儿的学习状况、心理健康

状况和生活状况缺乏有针对性的关注和关爱,导致这些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无法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有针对性的补偿。三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严重脱节,表现在幼儿的家长与老师之间,尤其是与班主任老师之间联系和沟通的严重匮乏,没有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效应,而缺少家庭教育支撑的学校教育,至今没有能够采取很好的措施来弥补这种家校教育脱节所带来的“消耗”,学校教育的功能在“消耗”中大打折扣。

2、家庭教育缺失

首先家庭的人员变动有直接关联。幼儿的家庭通常是父母一方或双方都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单方照管或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嫡系亲属代为照管,这样势必会造成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农村贫困家庭不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造成幼儿家庭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家庭结构的不完整导致幼儿家庭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弱化,完整的家庭教育功能的发挥应该是包括父母双方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双方的教育“合力”是保障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而幼儿家庭结构的变化必然会部分地消解这种教育的“合力”,从而削弱家庭教育的整体功能。 四、解决农村幼儿教育问题的对策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呢?通过调查研究和自己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要针对幼儿的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上“对症下药”,要做到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齐抓共管。

1.政府发挥关键的主导作用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中提出:“要保障农民工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平等地接受教育”。可见党和政府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

2.对代养家庭教育功能的完善来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原本是幼儿情感的栖息地、物质生活的后盾、安全健康的保障,是幼儿的娱乐天地、天然的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幼儿本应该在家庭中享受着亲情和温暖,然而由于他们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幼儿难以享受家的温暖。幼儿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幼儿没有机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感受,父母也没有机会传达自己对子女的爱,而“人生最重要的关系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任何一种人生哲学如果不讲求这个根本的关系便不能说是适当的哲学,甚至不能说是哲学。”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问题 的文档
浅谈农村幼儿教育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523d2bjh22cg5h8iuax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