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三)
理科综合 生物部分
第Ⅰ卷
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的物质和结构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酸 B.酶的合成最初都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C.ADP由磷酸、腺嘌呤和核糖三种物质组成 D.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2.下列有关细胞的比值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果蝇体内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具有的核DNA数量相同,比值为1 B.细胞内结合水/自由水的比值,种子萌发时比休眠时高 C.人体细胞内O2/CO2的比值,线粒体内比细胞质基质高
D.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过程中C5/C3的比值,停止供应CO2后比停止前的高
3.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目前该病毒已经造成超过5160人死亡。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RNA)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B.图中①②③过程均需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D.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不同
高三理综生物部分(三)第1页(共4页)
4.果蝇眼色受两对基因调控,基因D控制色素的合成,基因E使眼色呈紫色,基因e使眼色呈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色为白色(即dd)。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Ee
A.F1中紫眼雌蝇的基因型为DdXX
B.F2中白眼果蝇全部是雄性 C.亲本中白眼雄蝇的基因型为ddXY
D.若F2中红眼果蝇随机交配,其子代红眼:白眼=8:1
5. 脱落酸(ABA)具有诱导基因表达、气孔导度变化等多种作用。研究表明,脱落酸同时具有细胞内和细胞外两类受体。有人为探究ABA调节气孔导度过程中是通过哪类受体完成的调节途径,以清水浸泡过的紫露草叶片为材料,做了如下实验:(“-”表示未处理,“+”表示进行了相应处理) 1 2 3 同位素标记的ABA涂抹 - + - 显微注射同位素标记的ABA - - + 放射性位置 - 保卫细胞表面 保卫细胞内部 实验起始气孔导度/um 7.1 7.4 7.0 实验结束气孔导度/um 6.5 2.3 6.4 E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脱落酸可以在植物体内大量合成
B.实验材料用清水浸泡使气孔导度大致相同,是控制自变量 C.该实验说明ABA诱导气孔关闭是通过细胞膜上受体进行调节 D.脱落酸若在保卫细胞内降解,则细胞内不会检测到放射性。
6.右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
C.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 D.若A代表2n=16的一个精原细胞,a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则b、c代表的2种精细胞分别含7或8条染色体
高三理综生物部分(三)第2页(共4页)
第II卷
本卷共3题,每空2分,共44分
7.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与蛋白质类神经营养因子(BDNF)关系的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每空2分,14分)
(1)突触小泡来源于 (结构),其中的物质通过 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2)运动应激能促进a过程,a过程是指BDNF基因的 。 (3)据图可知,BDNF具有 和激活突触后膜上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促进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若向大鼠脑室内注射抗BDNF的抗体,将导致突触间隙内b物质的含量___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
(4)当b物质与AMPA结合后,突触后膜发生的信号转换为 ,此时膜内的电位变化为 。
8.蕹菜(二倍体)披针叶(Ce)基因与心形叶(C)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自交亲和(Es)基因与自交不亲和(E)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Ce基因比C基因多了T5转座子,T5转座子是可以从染色体所在位置转移到染色体其它位置的DNA片段。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Ce基因部分结构,如图所示。(每空2分,12分)
(1)将纯合披针叶、自交亲和植株与纯合心形叶、自交不亲和植株杂交得F1。
①F1花型为心形叶,表明__________基因为隐性基因。在基因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F1植株叶型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高三理综生物部分(三)第3页(共4页)
②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对F1中的Ce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结果发现F1中有一半左右的植株中Ce基因发生改变,此变异较一般情况下发生的自然突变频率__________,推测可能是__________的结果。
(2)从F1中选出基因型为EsE且Ce基因未发生改变的植株进行异花传粉得F2。 ①若不考虑基因发生改变的情况,则F2中披针叶植株所占比例应为__________。 ②从F2的150株披针叶植株中检测出5个植株含E基因,推测F1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__________。
9.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每空2分,18分)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
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未分解叶 半分解叶 蒙古栎 2.44 7.20 杨 5.94 9.42 红松 4.79 8.71 白桦 7.30 5.23 ① 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其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____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_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______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理综生物部分(三)第4页(共4页)
河北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三)
理科综合 生物部分参考答案
第Ⅰ卷
1.C 2. D 3. A 4. B 5. C 6.D
第II卷
7.(1)高尔基体(2分) 胞吐(外排)(2分) (2)表达(转录和翻译) (2分)
(3)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2分) 减少(2分) (4)化学信号→电信号(2分) 由负变正(2分) 8.(1)①Ce(2分)
②高(2分)
CCe(2分)
T5发生转位(转移)(2分)
(2)①1/4 (2分)
②基因重组(交叉互换)(2分)
9.(1)(生物)群落(2分) 分解者(2分)
物质循环(答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得分) (2分)
(2)①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分)
灭菌(2分)
②高于(或“大于”)(2分) 杨半分解叶(2分) 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2分) (3)(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2分)
高三理综生物部分答案(一)第1页(共1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