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
教师:上课。 学生:起立。老师好!
教师:常言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们听过这句话吗? 学生:没有。
教师:那今天我就把这句话告诉你们。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把今天咱们所学课文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注意这个“游”字:这一笔先写横折钩,再写撇。自己在桌面上练习写一下。
教师:请你们大声地朗读课题。 学生:鱼游到了纸上。
教师:同学们,你们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时,会想到什么? 学生:我会想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
学生:我觉得很奇怪,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它游到纸上还能活吗?
学生:鱼是怎么游上去的? 学生: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
教师:你看,它引起了你们的疑问,引出了你们的担心,还引发了你们的探究。题目起得多好啊!咱们再来读一遍课题。
学生:鱼游到了纸上。
教师:那么,当你们迫不及待地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能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和大家交流一下吗?谁试着来说?
学生:作者很喜欢小金鱼,他经常到玉泉去看小金鱼。 教师:你读得有收获,说作者经常去看鱼。还有吗?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收获呀?
学生:游到纸上的鱼不是真鱼,是作者画出来的鱼。 教师:是作者画的吗?哦,是谁画的呀? 学生:是那位青年人画的。
教师:你们看,题目起得好,内容也写得好。是吧!愿意在课堂上读一遍课文吗?(学生:愿意。)我请你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哪些语句是描写那位青年的,边读边把它用横线画出来,好吗?我说明白了吗?
学生:说明白了。 教师:好,开始吧!
教师:刚才,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注意,哪些语句是直接描写那位青年的,我们能够交流一下吗?我建议你们按顺序试着来说,谁来说第一处?请你讲。
教师:请你先告诉大家在第几自然段,同学们好一块儿看这段话。
学生:在第三自然段:“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
教师:是不是? 学生:是。
教师:有没有忽略掉这句话的,请你赶快补画上。好,接着交
流。
学生:在第四自然段里:“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教师:同学们找到了吗?这个自然段,你们是不是也画下来了? 学生:画下来了。
学生:还有一处是:“‘好骄傲的青年人。’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教师:孩子,你看这句话,“咯噔”的读音读得不那么准,我来帮助你一下,咱们是朋友。“心不由得咯噔一跳!”全班同学也把这句话读读。
学生:“心不由得咯噔一跳!”
教师:噢,原来他是个聋哑人,这是直接描写青年的。很好!请坐。你和大家交流了你的学习体会。还有吗?
学生:在第七自然段:“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教师:还有没有?我们已经找到四处了。那位同学请你说。 学生:第九自然段里:“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教师:好!又找到一处。那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把这处画下来了?没有画的同学请你补画一下。还有补充的吗?最后那位女同学,请你说。
学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教师: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句话是不是写他的呀? 学生:是。
教师:好,那么,没有画这句的同学也请你补画上。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就是互相交流、互相吸取别人学习的心得。还有补充的吗?那位同学,请你说。
学生:“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教师:有多少同学画了这一句?真好!在这句话之前还有吗? 学生:还有一句:“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教师:同学们读书很仔细,主要有这样八处直接描写青年的句子。
教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咱们一起合作再读一遍课文吗? 同学:愿意。
教师:那好。你们读描写青年的部分,我来读其他的部分。准备好!
教师:我们共同来读课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