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3.11 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14:03: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师说

一、语言基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孰.(shú) 苌.

弘(chánɡ) 经传.(zhuàn) 针砭.时弊(biǎn) B.谀.(yú) 句读.(dòu) 谄.

媚(chǎn) 不拘.于时(jū) C.郯.(dàn) 严谨.(jīn) 或不.焉(fōu) 惑.之不解(huò) D.聃.(dān) 贻.

之(yí) 师襄.

(xiānɡ) 以资切磋.

(chuō) 解析: A.“砭”应读“biān”;C.“郯”应读“tán”,“谨”应读“jǐn”,“不”

应读“fǒu”;D.“磋”应读“cuō”。

答案: B

2.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B.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C.侣鱼虾而友.麋鹿 D.吾师.

道也 解析: D.“师”为名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意动用法。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惑”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

矣 解析: A、B、C三项指疑难问题,D项指糊涂。 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其贤不及孔子??是故圣益圣,愚益愚A.?.??师不必贤.

于弟子 B.?

.??故扬汤止沸,沸乃益.

甚 1

?受业解惑也?传道.?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古之学者必有师.?

D.? ?吾师道也.

解析: B.益:副词,更加。A.贤:才能/贤能;C.道:道理/风尚;D.师:老师/学习。 答案: B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学习道,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2)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真糊涂。

(3)我赞许他能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写了这篇《师说》来送给他。 二、阅读鉴赏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10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耻学于师 .

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2

B.圣人之所以为圣 ..C.吾未见其明也 .D.彼与彼年相若也 ..答案: B

所以:用来 明:明智

相若:相似,差不多

解析: B.所以:“所以成为……”,表示原因。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其身也?①于.A.? ?②而寒于水?.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久矣 ?②师道之不传也.?①彼与彼年相若也?.?C.?鱼鳖不可胜食 ?②谷与.?不传也久矣?①师道之.?D.??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

解析: A.①介词,对于;②介词,比。B.①表判断语气;②句子中间,缓解语气。C.均为连词,和。D.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结构助词,的。

答案: C

8.在“从师”的问题上,属于作者批评的对象的一项是 ( ) 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②士大夫之族 ③圣人 ④君子 ⑤郯子之徒 A.①② C.②⑤

解析: 根据文段的意思解答即可。 答案: D

9.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开头连用三个语气强烈的感叹句,总起这一段,其势如风雨骤至,先声夺人。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抨击了长期以来流行于士大夫阶层“耻学于师”的不良社会风气。

C.三个对比句子的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从而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D.作者的贬抑之词在这一自然段里表达得恰如其分,具有说服力,从而突出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

B.②③ D.②④

解析: D.说法太绝对,目的并不是仅仅局限于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 D

10.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圣益圣,愚益愚”中的第一个“圣”和“愚”均为形容词作名词,“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中的后一个“圣”和“愚”也是形容词作名词。(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为宾语前置句,“小学”为古今异义词,翻译的时候要注意。

答案: (1)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2)不懂得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地方。

(二)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③自京师来蛮夷间④,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⑤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⑥,幸大雪逾岭被南越⑦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凡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

4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论说古文 3.11 巩固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58ww1lacu8mpoj7ocb09o8y29wt5t00z3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