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卷(十)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共50分)
1. 1921年,有人谈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清政府查禁 B.袁世凯提倡“尊孔复古”
C.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 D.日本侵略者利用儒家经典进行奴化教育 2.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下列关于五四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②五四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③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④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是运动的主力军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下列历史事件不是发生在红军长征时期的是
A. 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 B.湘江战役 C. 遵义会议 D.吴起镇会师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5—5题:
图①:百团大战图 图 ②:台儿庄战役 图③:《联合国家宣言》签字 图④:偷袭珍珠港
4.以上图片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四个瞬间,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②①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②④
③
5.上述四幅图中哪一幅图片记录的事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1945年8月20日美国出版的《时代》杂志,封面是一幅视觉效果强烈的图画(如右图),它明确告诉读者一个不争的事实 A.日本向同盟国签署了投降书 B.法西斯集团分崩离析
C.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波茨坦公告》勒令日本无条件投降 7.下图中数字符号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时期 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 地资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20世纪30、40年代,中国沿海企业大批内迁,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军阀割据混战 B.国民党发动内战 C.日本全面侵华 D.国家的发展战略 9.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 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第7题 该诗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 民众支前,淮海战役胜利 B. 强渡长江,推翻国民政府 C. 瓦解敌军,和平解放北平 D. 挥师南下,基本歼灭残敌 10.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第 1 页
A.中共二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1.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指出:“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反对儒家学说 B.主张白话写作 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
12. 1919年5月,上海一家商店挂出这样一幅对联:“罢学救亡,罢市救亡,我两界挺身而起:民心不死,民国不死,愿诸君努力而行。”这幅对联中没有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 A.五四运动的范围扩大 B.商人的爱国之情 B.商人对学生的支持 D.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1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著作诞生时,毛泽东正战斗在图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4. 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 ) ①《新青年》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这是指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B.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C.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16.古城南京是我国历史的一位特殊的“见证者”,它见证了( )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②红军长征的起步③日军大屠杀④蒋家王朝的覆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⑨④ D.①②④
17.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书件,两者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是民族前途面临抉择的关键时刻 ②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国共两党达成了合作意向 ④促成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⑨ D.②③
18.历史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有( ) ①凡尔奏体系埋下了二战的祸根 ②英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③在联合国的领导下,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
④二战改变了国际格局,确立了欧美等图家在欧洲、两弧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第 2 页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9. 1943年7月的一天,希特勒颓丧地坐在戈尔唱机旁。与希特勒颓丧情绪密切相关的事件有( )
①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②法两斯轴心围集团开始瓦解③北非防线的崩溃④谢曼底登陆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下列是在某场战争中牺牲的部分革命烈士名录(括号内为烈士生卒年)。这场战争最有可能是( )
陈冠松(1924-1948) 赖兰乔(1923-1949) 李佛林(1920-1947)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红军长征 D.解放战争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50分)
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通过对相关历史事物的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 深对历史事物的认识。
21. (18分)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前的世界
图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图2: (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加入了图1中的哪一方作战?(2分)材料一反映出两
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战争的浩劫
图1: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 图2:受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
(2)“照片”有助于我们还原当年的历史场景,当你看到材料二中的两幅照片后,你会有哪些感悟?(4分) 材料三:战后之“战” 图1:“三巨头” 操纵巴黎和会 图2:中国参与东京审判
(3)比较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分别处于怎样的境遇(地位)?(8分)
22.(20分)比较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所 图2:辛亥革命形势图 图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届内阁 (1)图1事件发生在哪次起义中?(2分)
(2)材料一直接反映了辛亥革命取得了哪些胜利成果。(4分) 材料二:
图甲:南昌起义 图乙: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 图丙:开国大典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作为民主革命时期的两次重要起义(图1和图甲),它们在性质上有何共同特征?作为民主革命时期成立
第 3 页
的两个重要政府(图3和图丙),它们在性质上有何不同?(8分)
(4)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图乙和图丙所反映历史事件间的联系。(6分) 23.(12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辛亥以后,列强之帝国主义则包围如故,其结果,足使中国民族失其独立与自由。国内之军阀既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之解放。”
——国民党“一大”《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材料一反映出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主要斗争对象有哪些?(2分) 材料二:
图1 :北伐战争示意图 图2: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 图3:胜利 (2)图1、图2分别显示国共第一次合作产生了什么结果?(4分)出现图3盛况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1分) 材料三:“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已 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 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始终坚持抗战,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3)结合材料三及相关史实,说说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战)中的作用?(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5 CAAAC 6—10 CDCBD 11-15ADADC 16-20CABBD 二、非选择题 21.(1)同盟国集团;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的本性。 (2))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应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科技成果运用到战争, 会带来更大的破坏,应将科技用于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人类生活,促进文明进步;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写出两点即可)
(3)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权益被转让给日本,因此中国仍是受列强支配、国家利益被任意践踏的国家。
二战后,中国参与东京审判,清算日本法西斯战犯;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等等说明二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22.(1)武昌起义。
(2)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3)都带有反帝反封建性质;图3: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图丙:新民主主义性质(或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
(4)图乙显示到1930年全国建立起十多块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逐渐探索出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沿着这条道路,1949年最终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
23.(1)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
(2)图1: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图2:大革命失败;根本原因: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3)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全面抗战爆发前:积极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提交国共合作宣言等,号召人民团结,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期间:主要担负敌后战场作战,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
第 4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