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的学校教育不再为少数剥削阶级所垄断,而是日益走向( )。 A.社会化 B.民主化 C.大众化 D.自由化
2.颜回说:“夫子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3.启发式教学是( )。
A.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B.一种教学形式 C.教学的指导思想 D.教学的组织形式
4.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分辨是非的能力是( )阶段德育目标的要求。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
5.美国心理学家( )编著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华生 D.桑代克
6.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努力 C.性格特征 D.倾向性特征
7.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 A.经典性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8.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D.感染
9.如果发生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犯,( )有权予以劝阻、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A.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B.国家机关 C.任何组织或个人 D.学校教职员工
10.下列国家中,不属于加勒比海地区的是( )。 A.海地 B.牙买加 C.多米尼加 D.马达加斯加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教育大众化表明有更多的人接受到学校教育。 2.【答案】B。
3.【答案】C。解析: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原则,教学的指导思想。 4.【答案】B。
5.【答案】D。解析: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6.【答案】A。
7.【答案】B。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过程是一个操作出现以后,有强化刺激尾随,则该操作的概率就增加。 8.【答案】B。
9.【答案】C。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对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者控告。
10.【答案】D。解析:加勒比海是大西洋西部、南北美洲之间的一个海,它的北部和东部的边缘是一连串从墨西哥湾一直延伸到委内瑞拉的岛屿(西印度群岛),包括北部的古巴、海地、多米尼加、牙买加、波多黎各和东部的小安的列斯群岛。其南部是南美洲北部的几个国家,包括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巴拿马。其西部是中美洲的大西洋沿岸国家,包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危地马拉、伯利兹、及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
1
1.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2.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载体是( )。
A.学习小组 B.班集体 C.成为班长 D.成为学校组织成员 3.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多采用( )。 A.个别教学 B.分组教学 C.班级授课 D.道尔顿制 4.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5.下列原则中既属于我国中学教育原则又属于德育原则的是(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1938年,德国人( )在用慢中子轰击铀核时,首次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并放出新的中子。
A.哈恩 B.查德威克 C.卢瑟福 D.麦克斯韦 7.【多选】下面强调巩固性原则的说法有( )。
A.学而时习之 B.一石激起千层浪 C.温故而知新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E.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8.【多选】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需要做到( )。
A.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B.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C.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D.建立班级管理制度 E.减弱班主任的领导
9.学生张三因为上课打瞌睡而被老师用粉笔头打了两次,吓得李四再瞌睡也强打精神认真听课,这是班杜拉说的替代性强化作用。(判断题) 10.依法执教是教师道德规范之一。(判断题)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2.【答案】B。
3.【答案】A。解析: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4.【答案】B。解析: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低级的动机。 5.【答案】B。
6.【答案】A。解析:核裂变是在1938年发现的,发现者是德国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的研究员奥多·哈恩。 7.【答案】AC。
8.【答案】ABC。解析: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9.【答案】√。解析:上述行为为替代性强化。所谓替代性强化指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10.【答案】√。
2
1.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
A.实物 B.标本 C.说教 D.人自身的活动
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3.考试时学生想起以前的知识作答,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作( )。 A.再认 B.识别 C.感知 D.回忆
4.1957年10月,( )把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标志着航天技术的诞生,揭开了太空技术的序幕。
A.美国 B.前苏联 C.中国 D.欧共体 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渠道是( )。
A.教育研究 B.实践操作 C.课堂教学 D.课外活动
6.美国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 A.构造一种完形 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7.【多选】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主要应该考虑到哪些方面( )。 A.应兼顾个体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个方面 B.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C.心理健康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D.心理健康与否,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8.【多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是( )。 A.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B.是班集体的设计者 C.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D.是班级的教育者 E.是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9.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育活动、保护教育发展的根本机制。(判断题) 10.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杜威。(判断题) 参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最早的教学手段就是人自身的活动,如口耳相传、示范、模仿、练习,主要通过语言,也包括表情、动作、形体等进行。
2.【答案】B。解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了不如见到。直观性原则指,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因此,这句话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3.【答案】D。
4.【答案】B。解析:l957年10月4日,苏联宣布已经成功地把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伴侣号送人轨道。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ABCD。
8.【答案】ABCD。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表现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组织者、教育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9.【答案】√。
10.【答案】×。解析:“课程评价之父”是泰勒。
1.在拉丁文中,“课程”一词的含义是( )。
3
A.科目 B.知识 C.跑道 D.讲授
2.19世纪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 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3.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是( )。
A.以诚相待 B.互助互惠 C.民主平等 D.和谐亲密
4.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 )。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5.下列对于古代称谓说法错误的是( )。 A.阁下是对长辈的尊称
B.足下是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 C.内子用于丈夫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
D.“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
6.( )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 B.初高中 C.大学 D.成年
7.【多选】指导教学包括的活动有( )。 A.复习和检查过去的学习 B.呈现新材料
C.提供有指导的练习
D.提供反馈和纠正 E.提供独立的练习 8.【多选】下列属于非正式评价的是( )。 A.测验 B.问卷 C.观察 D.谈话 E.布置作业 9.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判断题)
10.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判断题) 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课程”一词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跑道”
2.【答案】B。解析:19世纪英国牧师贝尔和教师兰喀斯特创立了“导生制”,即“贝尔——兰喀斯特制”。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A。解析:“阁下”一词盛行于唐代,当时是对高级官员的尊称,而不是对长辈的尊称,故答案为A。
6.【答案】B。解析:建立自我同一性是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理论中的第五阶段——青年期(12-18岁)面临的人格发展任务。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 7.【答案】ABCDE。
8.【答案】CD。解析: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有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之分。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如测验、问卷等。非正式评价则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如观察、谈话等。
9.【答案】√。 10.【答案】√。
4
1.下面哪种表现说明罗森塔尔效应( )。 A.老师让背书,学生们认真地背书
B.老师对学生说:“你很聪明,只要认真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结果这个学生成绩提高了 C.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批评了他
D.老师穿的很漂亮,结果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地配合老师
2.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工人阶级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 )。” A.教育行政人员 B.校长 C.教师 D.学生 3.下列属于一级课程的是( )。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学校课程 D.基础型课程
4.( )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 A.选择题 B.是非题 C.论文题 D.填空题 5.我国义务教育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
A.专业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6.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入海口处,塑有一座安徒生童话中的主人公的铜像,这位主人公出自( )。
A.《丑小鸭》 B.《海的女儿》
C.《小意达的花儿》 D.《卖火柴的小女孩》
7.【多选】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取决于哪些方面( )。 A.班主任的权威 B.班主任对教育工作的情感体验
C.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的能力 D.高度发展的控制自己的能力 E.班主任的地位、职权
8.【多选】当教师进行说服时,应当只提出正面的材料的有( )。 A.低年级学生 B.高年级学生 C.解决当务之急的问题时 D.培养长期稳定的态度时 E.说服对象原本有相反观点时
9.为了提高对π的记忆,李老师编了一首打油诗,这是李老师运用了记忆术中的编歌诀法。(判断题)
10.裴斯泰洛齐指出“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判断题) 参考答案
1.【答案】B。解析:罗森塔尔效应指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选项中只有B选项符合该效应。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D。解析:填空题是呈现给学生一句或一段不完整的话或者直接提问,要求学生简要做答。当教师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时,填空题十分有用,它可将学生猜测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5.【答案】D。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由此可以看出,《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是发展基础教育。因此。答案为D。 6.【答案】B。解析:丹麦雕刻家爱德华·艾瑞克森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了一座美人鱼铜像,铜像坐落在哥本哈根的长堤公园内,已成为丹麦的象征。故选B。
7.【答案】BCD。解析: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是通过班主任自身的品德、才能、知识、感情等因素所产生的一种非权力性印象,它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力。班主任的个性影
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