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反应的条件不同,说明金属的化学活动性不同. 二.金属与稀酸的反应
(1)大多数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可根据金属是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的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板书设计】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反应的条件不同,说明金属的化学活动性不同. 二.金属与稀酸的反应
(1)大多数金属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可根据金属是否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或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9
金属的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1.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正确的 ( )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 2.下列现象和事实,可用金属活动性作合理解释的是( ) ①金属镁在空气中比铝更容易燃烧,说明镁比铝的活动性强 ②金属铝比金属锌更耐腐蚀,说明锌比铝活动性强
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 ④尽管金属的种类很多,但在自然界中,仅有少数金属(银、铂、金)以单质形式存在.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3.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足量镁条加入到氯化铁溶液中,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有黑色固体粉末生成。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氯气; 猜想二:可能是氢气; 猜想三:可能是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大家思考后,一致认为猜想三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先用试管收集该气体,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________ ②用尖嘴导管将气体导出该气体能燃烧,且玻璃片上并引燃,同时在上方放一块有____________________出干冷的玻璃片 现 猜想二成立 成立 一不结论 猜想【继续探究】用pH试纸测得氯化铁溶液pH约为2,说明氯化铁溶液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离子。
【作业布置】教材P13练习与应用 1.2.4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经过提出问题、设置情景、设置疑问,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教学中,以活动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更可贵的是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实验。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信心。让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