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考地理专题六:常见的天气系统二复习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4:58: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考地理专题六:常见的天气系统二复习

《常见的天气系统(二)

一、高压(反气旋)和低压(气旋)系统 1.高压、低压与反气旋、气旋的关系 共同点:是对同一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不同点:前者为表态描述(气压状况),后者为动态描述(气流状况) 2.气压五要素(图7)

⑴高压:等压线闭合,数值中高周低 ⑵低压:等压线闭合,数值中低周高 ⑶高压脊: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⑷低压槽: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⑸鞍:两个高气压和两个低气压交错相对的中间区域

3.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⑴低压(气旋) 〖思考〗 读图8:

① 画出图中气压中心气流方向。

1 / 5

高考地理专题六:常见的天气系统二复习

〖提示〗用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实线箭头表示风向。

② 气旋中心盛行什么气流?讨论气旋雨、锋面雨、对流雨及地形雨的异同。 同: 都有上升气流(降雨的必要条件) 。 异:气旋雨―― 锋面雨―― 对流雨―― 地形雨――

③ 若图7所示区域在北半球中纬度,请在图7中画出A、B两点的风向,并分析两地风的方向和性质差异。

④ 比较南北半球的锋面气旋在位置、性质、移动方向上的异同。

⑤ 锋面气旋多形成于 (温度带),为什么? ⑥ 阅读下列材料,总结台风的某些规律。 〖资料链接〗

①台风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最主要有3个。一是需要较高的海水温度,因为台风只生成在水温26 27℃以上的广阔洋面上。二是要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即地球自转产生的改变风向的力(北半球向右)。地转偏向力随地理纬度的降低而减小,在赤道地区为零。这就是纬度低于5°海洋上没有台风生成的原因。三是要有一个原始涡旋,这样在台风形成初期不致因四周气流直接流入低涡中心,使之迅速填塞而消失。还有,在台风生成区高低空风向风速差别要小,这就是20°纬度以上不易生成台风的主要原因。

②台风的分布 台风的形成具有一定条件。因此,它的发源也在特定的地区。台风是热带洋面上的“特产”。它经常发生在南、北纬度5-25度左右的热带洋面上。 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7至10月。其它季节明显减少。台风形成以后,具有一定的移动路径。以西北太平洋台风为例:在冬春季节(11月至翌年5月),台风主要在东径130度以东的海面上转向北上,在北纬16度以南往西进入南海中南部或登陆越南南部,还有少数在东经120-125度的近海转向北上,少数台风也可能在5月和11月登陆广东;在7-9月的盛夏季节,台风路径更往北、往西偏移,中国从广西到辽宁的沿海省份在此季节都有可能遭受台风侵袭;在6月和10月的过渡季节,台风主要在东经125度以东海面上转向北上,西行路径较偏北,在北纬15-20度之间,少数可登陆广东和台湾、福建、浙江。 台风运动除自身呈快速反时针(北半球)旋转移动外,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长波槽等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引导。正常情况下,台风移动路径平滑、稳定。但少数台风移动路径曲折多变,有停滞、打转,突然转向,移速突然变化,路径飘移不定等多种形式。 ③为什么在台风眼里反而没有风? 台风眼的形成,系由于台风内的风是反时针方向吹动,使中心空气发生旋转,而旋转时所造成之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之风力互相

2 / 5

高考地理专题六:常见的天气系统二复习

平衡抵消,而使强风不能再向中心聚合,因此形成台风中心数十公里范围内的无风现象,而且因为有空气下沉增温现象,导致云消雨散而成为台风眼(直径大约为10公里)。 不但如此,由于台风中心外围的空气,一方面环绕中心以反时针方向旋转,另一方面还挟带着大量的水蒸汽上升,形成大片灰黑色密布的云层,下着倾盆般的暴雨。而在台风眼区,空气是向下沉的,因而云消雨散,会出现暂时的晴天,夜间还能看到一颗颗闪烁的星星。一般只有6小时,台风眼就过去了,接着天气又重新变得很恶劣,仍然是狂风暴雨。 台风眼内虽然风小天晴,但是海上的浪潮却非常凶险。这是因为台风中心的气压,和它四周比起来降得特别低的缘故。在台风中心登陆的地方,往往引起很高的浪潮,沿海堤地带,有时还会引起海水倒灌,造成很大的损害,因此我们必须预先做好防台、防汛工作。 ④怎样根据风向判断台风中心方位? 台风的水平范围,一般呈椭圆形。夏秋季节,影响到我国沿海的台风,直径大多达到1,000公里以上。在这样大的水平范围内,各处风向的分布,却是很有规律的。因为台风是低气压,它的中心气压最低;当空气从四周向台风中心集中时,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因此风向要偏转一个角度。这种偏转,就造成了北半球台风的水平范围的风向,总是以反时针方向从四周吹向中心的。所以台风区内各处的风向是不同的,但在一定地方又有一定的风向。另外,在台风区中,愈接近台风的中心,空气愈密集,那里的风向,几乎是沿着以台风中心为圆心的圆周运动,因此风向以反时针方向指向中心的偏角(即:风向与圆周切线之间的夹角)也小;离台风中心愈远,这个偏角就逐渐增大。同时,越接近台风中心,风力就越大;离台风中心越远,风力则越小。所以不论你站在台风区中的哪一个地方,只要你背风而立,台风的中心一定在你的左前方45~90度的方向内。

我们知道,台风区内各处的风向和台风的运动方向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台风是运动的,例如:影响到我国沿海的台风,大多是从东南方向移来的;当它中心还在琉球群岛以北的海面时,其西北边缘可能已伸抵上海地区了,这时上海地区并不会因为台风从东方方向移来而吹东南风,我们从台风区内风向的分布图中,就可以知道这时吹的是偏北风。这时如果你是面向南而立,那么台风中心就在你的左前方45度方向之内,也就是台风向我国移来的东南方。

⑤台风的功与过 台风时常带来狂风暴雨,造成严重灾害,但它的功绩也是不可磨灭的。其一,可提供大量淡水资源。现在全世界水荒严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均感到不足,而台风这一热带风暴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台风能给日本、印度、东南亚和美国东南部带来大量雨水,占这些地区总降水量的25%。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中台风暴雨占一半以上,广东则占到76%。若没有台风,我国东南沿海就会旱灾连连。特别是台风进入内陆,由于地面摩擦,风力减小,它的大量降水可灌溉万顷良田,造福人类。因此,台风雨实际上成了盛夏南方农业翘首以待的水分资源。我国台风最多的盛季,正是南方广大地区高温伏旱季节。台风带来的及时雨,不仅能缓解以至解除伏旱,还可使当地盛夏高温天气变得凉爽。其二,台风还可以发电。所谓台风发电实际上是用台风带来的雨水发电。据悉,1995年夏,广东省水利厅利用准确天气预报,下令在第5号台风来临之前,全省大中水库泄洪发电,再让台风雨把水库灌满。结果这个台风使广东多发电800万度。台风雨成了当地盛夏的水利水电资源。其三,起到调温作用。赤道地区接受日照量最多,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会消失。福建省夏季如无台风,将造成严重的干旱,天气炎热,有台风时福建夏季则带来凉爽。

⑥飓风、台风与龙卷风三者关系 飓风和台风其实是一回事,都是指风速达到33米/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为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出现在西北太平洋

3 / 5

高考地理专题六:常见的天气系统二复习

和我国南海的强烈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则称为“飓风”。飓风在一天之内就能够释放出惊人的能量,约等于整个美国6个月电力的需求量。

飓风与龙卷风不能混淆。后者的时间很短暂,属于瞬间爆发,最长也不超过数小时。此外,龙卷风一般是伴随着飓风而产生。

龙卷风最大的特征还在于它的形状。龙卷风出现时,往往有一个或数个如同“大象鼻子”样的漏斗状云柱,它们从云底向下伸展,同时伴随狂风暴雨、雷电或冰雹。龙卷风经过水面时,能吸水上升形成水柱,然后同云相接,俗称“龙取水”。经过陆地时,常会卷倒房屋,甚至能把人吸卷到空中。

无论是飓风还是龙卷风,都有其“风眼”,也就是风力的中心。飓风虽然威力惊人,但其“风眼”却是一片风平浪静的晴空区。千万不要以为“风眼”很安全,其实它是破坏力最强的部分,人进入它方圆1英里内,就可能有生命危险,即使躲在混凝土建筑里面也不能幸免。 〖思考〗

根据你掌握的台风的相关特征,在图9中画出其相关要素变化曲线。

【规律总结】(阅读上述材料,总结台风相关知识)

飓风与台风的区别;台风的时空分布;热带气旋等级划分类型;台风眼特点;台风利弊分析等。

⑵高压(反气旋)

〖思考〗 读图9:

① 画出图中气压中心气流方向。

4 / 5

高考地理专题六:常见的天气系统二复习

② 反气旋中心盛行什么气流?长期被反气旋控制,会造成什么后果?

③ 冬夏季节控制我国的反气旋各是什么?

④ 若图7所示区域在北半球中纬度,请在图7中画出C、D两点的风向,并比较两地风的方向和性质。高压脊上能形成锋面吗?

【规律总结】

① 气旋反气旋比较表:

半球位置 天气系统名称 示意图 中心气压分布 水平气流方向 中心垂直 气流方向 过境时常 出现的天气 气旋 北半球 反气旋 气旋 南半球 反气旋 ②“左右手定则”

③锋面气旋仅存在于 低压槽 中。v

5 / 5

高考地理专题六:常见的天气系统二复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5kaq3q2a27b8vd538ce5nrap1rg8p00xg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