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共8页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试卷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5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焦躁 陨身不恤 灼(zhuó)热 靡(mí)靡之音 ..B.寥落 伶牙利齿 揖(yī)让 插科打诨(hún) ..C.优柔 秘而不宣 胡诌(zhōu) 满载(zài)而归 ..D.账目 容光涣发 拮据(jù) 长歌当(dàng)哭 ..2.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不少历史学家都看出了诸葛亮在用兵上的不足——尽管他满腹经纶,足智多谋,....但在用兵上常因性格谨慎而趋于保守。
B.那些收成不好的农民和失业在家的工人,在米珠薪桂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及时....谋到新出路,生活将会愈发艰难。
C.每逢农历二五八日,四乡农人、工匠、贩夫、学子各色人等赶来此处,或售土产,或购洋货,鳞次栉比,你吆我喊,一派兴隆景象。 ....
D.他本以为这次回乡会有一番热闹景象,可谁料却是冷冷清清、门可罗雀,再没....有往昔高朋满座、笑语喧哗的光景了。 3.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屈原涅而不缁,始终保持自己的清白,始终不向黑暗势力妥协投降,以自己对....理想的坚守和执著,赢得了无数知识分子的景仰。
B.有专家指出,跟脾气倔强又情感脆弱的青春期孩子沟通,应该绵里藏针,既要....以慈爱之心循循善诱,又要恪守底线、严格要求。
C.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它直入文本,少有迂回,多切中肯綮,体现着阅读者独特的眼光和情怀。 ....
D.在短短的几十年内,我国在载人潜水领域完成了一系列划时代的伟大创造,由其带动的其它发明更是罄竹难书,数不胜数。 ....
1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共8页
4.下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志愿者们为这次活动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虽然只尽了绵薄之力,但我们也....应该向他们表达感谢。
B.不同的书应该有不同的阅读策略,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食,....还有少数书则当细嚼慢咽。
C.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的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 ....
D.中国传统工艺多由师父手把手地面授机宜,徒弟需要富有灵气、勤奋好学,技....艺才可日臻成熟。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作品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有“意出尘外,怪生笔端”之评。
B.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杰出政治家、文学家,作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白马篇》。
C.《陈情表》叙述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情感,表达暂缓赴任的请求。世有“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之说。
D.王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
二、课内文言文(每题3分,共15分)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绝云气,负青天 (绝:直上穿过) .B.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下)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D.信可乐也 (信:相信)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齐彭殇为妄作 (齐:整齐) .②门衰祚薄 (祚:福分) .③寻蒙国恩 (寻:不久) .
④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少: 轻视) .
⑤依乎天理 (天理:天然生理结构) ..
2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共8页
⑥众人匹之 (匹:比) .⑦抢榆枋而止 (抢:争夺) .⑧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⑨列坐其次 (次:旁边) .⑩夫人之相与 (与:赞同) .
A.③⑤⑦⑧ B. ②④⑤⑧ C.③⑥⑨⑩ D.①⑥⑧⑨ 8. 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顺流而东行 B.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我腾跃而上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C.彼且恶乎待哉 D.所以游目骋怀 ...且臣少事伪朝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
9.下列各句的句式,全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①南冥者,天池也 ②而莫之夭阏者 ③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④急于星火 ⑤以为莫己若者 ⑥彼且奚适也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④⑥ 10.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善刀而藏 B.三餐而反 C.虽趣舍万殊 D.曾不知老之将至
三、默写(每空1分,共20分) 11.在横线上默写原文。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1) 。(《短歌行》) ◎ (2) ,口如含朱丹。 (3) ,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白马饰金羁, (4) 。借问谁家子, (5) 。(《白马篇》) ◎ (6) , (7)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归园田居》) ◎海水梦悠悠, (8) 。 (9) ,吹梦到西洲。(《西洲曲》)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10) , (11) 。(《逍遥游》) ◎鹏之徙于南冥也, (12) , (13) ,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臣无祖母, (14) ;祖母无臣, (15) 。祖孙二人, (16)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17) , (18) 。(《兰亭集序》)
◎虽趣舍万殊, (19)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20) ,曾不知老之将至。(《兰亭集序》)
3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共8页
第Ⅱ卷(50分)
四、课外文言文(共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回答12-15题。
庄子名周,宋之蒙人,盖稍后于孟子,尝为蒙漆园吏。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存三十三篇,《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然《外篇》《杂篇》疑亦后人所加。于此略录《内篇》之文,以见大概: .
齧缺问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王倪曰:“吾恶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王倪曰:“吾恶乎知之。”“然则物无知邪?”王倪曰:“吾恶乎知之。虽然,尝试言之,庸讵①知吾所谓知之非不知邪?庸讵知吾所谓不知之非知邪?且吾
②
尝试问乎女: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民)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民食刍豢,麋鹿食荐,虮蛆甘带③,鸱鸦耆鼠,四者孰知正味?自我.
观之,仁义之端,是非之涂,樊然淆乱,吾恶能知其辩”(《齐物论》) ...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④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大宗师》)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倏与忽时与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应帝王》) .
末有《天下》一篇,历评“天下之治方术者”,自述其文与意云:
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⑤,以重言⑥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⑦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犿.
⑧
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⑨可观。(取材于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有删改)
【注】①庸讵:怎么。②偏死:指患“半身不遂”之病。③带:蛇。④呴(xǔ):张口呼气。⑤
曼衍:散漫流行,不拘常规。⑥重言:为人所重之言。⑦敖倪:轻蔑,轻慢。⑧连犿(fān):宛转,随和。⑨諔(chù)诡:奇异。
12.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通假”现象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恶乎知之 知:通“智”,智慧 .B.尝试问乎女 女:通“汝”,你 .C.鸱鸦耆鼠 耆:通“嗜”,嗜好 .D.吾恶能知其辩 辩:通“辨”,分辨、区别 .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