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北京四中2019届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6:01:4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共8页

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猿猴然乎哉 B.于此略录《内篇》之文 ..樊然淆乱 仁义之端 ..C.七日而浑沌死 D.齧缺问乎王倪曰 ..而连犿无伤也 鳅然乎哉 ..14.对下列划线句子大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晚周诸子的作品,没有能超得过《庄子》的 B.三者孰知正处

民、鳅、猿猴这三者,谁知道正确的处理办法呢 C.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与其赞美尧而批判桀,不如两者皆忘而融入大道之中 D.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

庄子认为天下浑浊不堪,不能对这个世界说庄重的话语

15.“浑沌之死”有丰富的寓意,请写出其中两条。要求:每条不超过15字。(4分)

五、古诗词鉴赏(共12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6-17题。

咏史

[西晋]左思

郁郁涧底松,离离①山上苗②。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③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④。冯公⑤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①离离:下垂的样子。②苗:初生的草木。③世胄:世家子弟。④“金张”、“七叶”二

句:意谓金氏、张氏凭借祖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⑤冯公:冯唐,汉文帝时人。

16.请还原诗歌前四句的景象。(2分)

17.结合诗歌后八句简要分析,“松”与“苗”这两个意象在表达思想情感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5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共8页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8题。

拟行路难

[南朝]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①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蹀(dié)躞(xiè):小步走路。

18.本诗的情感一波三折,试分析其情感变化的过程,请分条作答。(6分)

六、现代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

石上精灵

王充闾

①这是一块形成于一亿两千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不是普通标本似的呆板形骸,而是一幅生意盎然、鲜活灵动的《鱼趣图》:十来条狼鳍鱼悠闲自在地洄游着,摇晃着尾巴,扇动着臀鳍,鱼贯而行,相互唼喋……

②当时的情景也许是这样的:山势起伏,丘陵绵延,森林茂密。苍松、翠柏高耸云天,苏铁和蕨类随处可见。“河水清且涟漪”,狼鳍鱼群,悬浮上下,畅游其间。河边有怪模怪样的鹦鹉嘴龙和拖着尾巴的蝾螈在草丛间爬行得悠闲自在,青蛙跳进跳出,蹲在草棵里“呱呱”。熏风轻吹,晴和温暖的碧云天,不时地掠过各种飞鸟的身影;蜻蜓、蜜蜂和蜉蝣则在散发着草香的原野上闹闹哄哄。

③但是,厄运突然降临了。石破天惊;岩浆喷溢,烈焰腾空,铺天盖地的灼烫的尘灰,弥漫了浩浩茫茫的苍空大野。一场火山爆发不期而至。惊恐的鸟群为火山喷发的气体所窒息,败叶般地纷纷落下,同水中的鱼类一道,被埋葬在熔岩和火山灰里。

④一场远古的浩劫,一场天崩地坼【甲chè】的灭顶之灾,就这样,以其雷霆万.钧、无可抗拒的威力,把那些鲜活灵动的生命牢牢地封存于地下。它们是不幸的牺牲品,它们的灭绝展示了生存的无奈、生命的悲哀。

⑤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说,这种突如其来的毁灭,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这些狼鳍鱼有幸在亿万斯年之后,作为这场亘【乙gèng】古奇观的直接见证者,以一.

6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共8页

种再生精灵的姿态,撩开岁月的纱帷,带着远古的气息,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⑥它们以一种永恒形态保存下来,恰如海德格尔所说,是“向死的存在”。它们用一种雕塑般的造型,把生命的短暂与恒久、脆弱与顽强展现得格外分明。

⑦石上精灵会诉说。这种诉说,无言却又雄辩,深邃倒也直观。透过一方古生物化石,借助于联翩的浮想,熟喑【丙ān】眼底的沧桑。这是一种幸会,一种机缘。 .⑧古生物化石是一扇回望太古世界的窗户,是对地球生灭流转的忠实载录。面对这一片灵石,叩问亿万年前奇突、神秘的岁月。这其中的奥秘,使我们不断地发出设问:自远古代以来,发生过六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为什么每隔一个时期就要发生这种生命的骤变?为什么每一次灭绝的,往往都是盛极一时的、在生物链中最强大的物种?为什么在每一次生命骤变、生物灭绝的同时,又常常存在着部分生物的孑遗?

⑨一切事物自然都给予一个界限吗? ⑩时间与生命同义。古人曾经慨叹:“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又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朝生暮死的蜉蝣也好,活过了初一到不了十五的朝菌也好,比起人类来说,生命的久暂不成比例。可是普通人能活上一百岁,就被称为“人瑞”。这也只不过是这片狼鳍鱼化石的一百二十万分之一。真个是:“ 。”

?从古至今,人类关于客观世界的探究,一刻也没有止息过。但是,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提出的:“认识你自己。”

?尘世上每个人所能享用的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不过是“弱水三千,只能取一瓢饮”。这么珍贵的有生之年,究竟应该如何地度过?如何去支配那似水韶华?实在是一个“悠悠万事,唯此为大”的问题。

?遗憾的是,人仿佛只有到了生命的尽头,才开始悟解到生命的可贵、生存的价值,重新看待生命的“惊蜇【丁zhé】”。死亡,与其说使人体验到生命存在的长度,.毋宁说是使人体验到解悟生命的深度。

?“只有死亡才能够使人了解自己。”真正的永恒属于时间。对于时间的思考,是人类生命体验、灵魂跃升的一束投影。

19.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天崩地坼【甲chè】 B.亘【乙gèng】古奇观 ..C.熟喑【丙ān】 D.惊蜇【丁zhé】 ..

20.根据第⑩段的文意,横线处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7

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 共8页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21.作者第②段的书写独具匠心,请结合本文前六段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 ...22.第?段“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中“此”具体指代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

对生命有哪些思考。(7分)

七、微写作(共8分) 23.从下面三题中任选一题,完成微写作。不少于180字。 ....

A.写一段向同学推荐《呐喊》这本书的推荐语。要求:结合原著,表达生动,有吸引力。

B.曹禺曾说:“《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请结合具体人物和情节,谈谈你对这种“残忍”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细节准确,分析充分。

C.写一段抒情性文字,表达你读《老人与海》后的感受。要求:结合原著,感情充沛,有一定文采。

第Ⅲ卷(50分)

八、写作(共50分)

24.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沈从文说:“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去却很远的。” 顾城说:“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有人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遥远的距离不再遥远;古人舟车劳顿月余,今人高铁飞机不过数小时。

有人说:面对遥远的事物,有时觉得与之相契;而身边人事,却常觉疏离与陌生。

一位哲人说:“我们的生活样式,就像一幅油画;从近处看不出所以然,要欣赏它的美,就非站远一点不可。”

远和近是个相对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远和近有令人沉吟的深度。 请以“远和近”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套作与抄袭,不少于700字。

8

搜索更多关于: 北京四中2019届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的文档
北京四中2019届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5kfr6vqnz7s7tu43p391qw0b8cv4600t4q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