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创造保税区建设的奇迹
综合保税区获得国家批准,2009年7月完成综合保税区的规划设计,随后工作就是对规划区内的企业和居民进行动迁。
市政府采取了特事特办和超常规举措,发动全市企事业单位和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与动迁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仅用22天就全部完成宽沟村数10家企业和122户村民的房屋动迁工作,为综合保税区的如期动工奠定了基础。
同年9月初开始对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围网,全市机关干部参与义务劳动,国庆节前初战告捷。区内建设分基础设施工程和信息围网两大方面,道路、桥梁、卡口、围网、查验库房等建设项目全线同步推进,20多个施工队伍转战保税区内,声势浩大。
然而,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工期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当室外温度降到零度以下后,施工企业不得不进入休眠期。等到春暖花开后,这些在建项目又陆续恢复了施工。眼看着封关预验收的约定日期日益逼近,无论是施工方还是督办方,都激发出潜在的能量,夜以继日地鏖战。多数施工队伍采取“5+2、白+黑”7天和24小时工作制,倒班上阵,休人不休机器,200多台施工机械,近千名施工人员,克服30多度的高温,吃住在工地,昼夜奋战。监理人员、技术人员、指挥中心负责人员,也一直与施工人员并肩战斗在一线。
综合保税区申办成功后,在哈尔滨海关组建综保区海关机构筹备工作组以前,为保证综保区建设符合海关总署验收标准,绥芬河海关以责无旁贷的态度主动配合,提前介入规划建设,多次就围网封闭、卡口设置、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办公场所规划建设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协助开展涉及海关项目建设评标工作,保证了前期建设顺利推进。
信息围网方面同样捷报频传,数字城市建设储备的一批IT精英,在保税区海关、检验检疫的信息及监控系统等软环境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浪潮集团的加盟合作,不仅加快了信息围网工程的步伐,也为日后顺利运行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一道道“军令”压下来,一个个工程赶出来,承担不了重任的施工企业无奈撤离,胜任不了的人员打道回府。能战斗到最后的都是佼佼者,前前后后满打满算就4个多月的施工期,扣除风雨天,他们用了不到100个施工日,抢建完封关预验收所需具备的全部硬件乃至软件工程,这在寒冷的北国边陲,创造了保税区建设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