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解析:选D。根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可知,当时社会对文化的崇尚,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体现“迅速提升”学术文化水平,可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士大夫间著作之风盛行及士大夫之间流行将书作为礼物,没有体现他们地位的提高,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可排除C项。
二、延伸知识长度
2.(2011·新课标全国卷·T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命题点: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解析:选C。解答本题时,要抓住题干关键词句“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根据教材知识可知,黄宗羲思想的实质是反对君主专制。就选项而言,A项说法反映的是顾炎武的爱国思想;B项反映的是民本思想;C项反映的思想是民治(法治)而非君治(人治);D项是孟子的仁政思想,民贵君轻既主张民治,也主张君治,和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有所不同。
[练模拟·能力提升]
1.(命题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出现的原因)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譬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
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 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
解析:选D。由材料“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可知,他们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故D项正确。
2.(命题点:明清儒家思想的渊源)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 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
解析:选B。材料“《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其立言亦悉依《孟子》”体现了明清的思想批判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
3.(命题点:李贽的思想主张)李贽在著作中把一向被斥为“聚敛之臣”的桑弘羊列为富国名臣。在叙述桑弘羊的主要理财措施盐铁、均输(调剂运输)、平准(平抑物价)、酒榷之后,对昔日史家作出的“民不益赋(增加赋税)而天下用饶”的评价,李贽一再赞叹道:“真,真!”材料反映了( )
A.桑氏理财措施促进市场竞争 B.汉朝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 C.明朝工商皆本观念开始出现 D.李贽重民安民的民本思想
解析:选D。李贽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评价很高,认为其措施使“民不益赋(增加赋税)而天下用饶”,而桑弘羊的措施重视工商业发展,没有剥削民众,故材料体现的是李贽重民安民的民本思想,故选D项。
4.(命题点:顾炎武思想主张)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
A.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C.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解析:选C。由材料“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可知,顾炎武在为否定君主专制找历史依据,故C项正确。
5.(命题点:黄宗羲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王夫之认为“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上述思想( )
A.是思想界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反映了启蒙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C.体现了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D.代表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解析:选A。材料中体现的两位思想家都反对君主专制,为近代民主革命反对清朝专制统治提供了借鉴,是思想界走向近代化的先声,故选A项。
6.(命题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据史料记载,徐光启在西学东渐之前即运用数学语言和擅长实证研究;顾炎武开始区分天下与国家的概念;王夫之阐明了物质不灭论、能量守恒论、进化史观、文化中心多元论等唯物主义思想;黄宗羲开辟了民主主义政治理念的先路。这说明,明清时期( )
A.王朝权力渐趋衰落 B.传统科技停滞不前 C.近代化倾向已出现 D.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解析:选C。材料提及徐光启运用数学语言进行研究,顾炎武区分天下与国家,王夫之阐明物质不灭论等,这说明明清时期开始出现近代化趋向,故选C项。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济南期末)明清时期,官员在君主面前的地位越来越低,但这并未使官僚队伍与君主离心离德,也没有影响官僚对皇帝和国家的忠心,反而还使这种忠心越来越强烈。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举制度日趋僵化 B.自然经济仍占主流地位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程朱理学影响根深蒂固
解析:选D。明清时期,除了在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如废丞相、设军机处)之外,还在思想文化上加强君主专制,其具体措施就是用程朱理学控制士人的思想,故选D项。
2.(2020·黄冈质检)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 )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
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解析:选C。通过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其主张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人们从正统的儒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C项正确。
3.(2020·宁波十校联考)“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这句名言出自( )
A.《明夷待访录》 C.《天下郡国利病书》
B.《日知录》 D.《船山遗书》
解析:选A。这句名言的意思是治理天下好比两个拉木头的人,要喊着调子相互配合,强调的是君臣关系,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A项正确。
4.(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由材料中黄宗羲的社会治理结构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故C项正确。
5.(2020·广东六校联考)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作了区别,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据此可知,顾炎武( )
A.批判传统儒学 C.提倡经世致用
B.具有民族思想 D.反对君主专制
解析:选B。根据材料“把封建社会中‘亡国’与‘亡天下’作了区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异姓改号为亡国,清军入关,建立少数民族政权,为亡天下,这说明顾炎武具有民族思想,故选B项。
6.(2020·上饶一模)顾炎武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且进一步强调“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这反映出顾炎武( )
A.改变了当时空洞的文风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继承了程朱理学义利观 D.倡导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
解析:选B。顾炎武主张知识分子的治学应坚持经世致用的学风,以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为己任,体现了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故选B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