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县第四中学高三语文10月月考试题 命题人:柳青 审核:高三语文组 2015/10
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共36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苏东坡得以吃上新鲜荔枝,是在其晚年被贬谪到当时的烟瘴之地惠州的时候。在那里,...他为荔枝的甘醇所征服,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惠州一绝》。有了荔枝可以大块朵颐,东........坡居士竟然顾不得岭南的酷热难耐,也不理会贬谪的颠沛落魄,心甘情愿呆在广东不走了。.但他痛感于百姓疾苦,曾就上贡荔枝写诗说“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甲 苍天不要有荔枝这种佳果以免让百姓怨声载道。 ....
我国幅员广阔,川、粤、闽、桂等省都盛产荔枝。各省 乙 ,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有..荔枝品种。如今每年六月,荔枝飘香。一串串果实红彤彤、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惹人喜爱。摘下一颗,剥开龟裂的外壳,露出晶莹剔透的果肉,令人垂涎欲滴。除了给人以味觉享受,....成熟的荔枝点缀在翠绿的枝叶之间,格外诱人。绿叶云舒,朱食星映,说的是初熟之际,稀疏点缀的微妙;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丽天,说的是全树果实累累的胜景。“香......连翠叶真堪画,□□□□□□□”,荔枝 丙 以其味美, 丁 以其可爱的外貌赢得人们的青睐。
【注】疮痏:疮疡,伤痕,引中为祸害。
1.文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注
A.烟瘴( zhàng) 贬谪 大块朵颐 B.剔透(tì) 幅员 怨声载道(zài) ...C.龟裂(jūn) 胜景 脍炙人口 D.落魄 垂涎 果实累累(1ěi)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诗句,恰当的一项是( ) A.玉雪肌肤罩绛纱 B.露浓冰厚更芳馨 C.红透青笼实可怜 D.可怜生处是天涯 3.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祈求 因利乘便 不是 而是 B.祈求 因地制宜 不仅 更 C.乞求 因势利导 不是 而是 D.乞求 因时制宜 不仅 更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小鸟叔”之称的江雨轩将《江南style》演绎得惟妙惟肖,与筷子兄弟的《小苹果》竟然难分胜负。 ....
B.大学毕业生小蔡应聘一公司文员,好不容易进了面试,却因填的一份400多字的手写简历中错别字连篇累牍,而未被录用。 ....
C.小强在超市购物时,明明把挎包存进了超市的自动寄存柜,准备取走时却发现挎包不胫..而走,谁该对此负责? ..
D.在反腐风暴中,大量贪腐官员纷纷落马,公众逐渐恢复对政府的信心,并对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爱民的官场清风翘首以盼。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人喜欢把桃园三结义之类的图画糊在壁上做装饰,并不只是因为那些图画好看,而是因为它们可使人产生许多有趣的联想。
B.北湖校区为加强学生心理疏导,计划在每班特设两个心理情报员,搜集同学们的心理,以便老师及时掌控学生心理动态。
C.常有男生开玩笑说,如今这世道实在是不景气,十个女生中有十一个不会做饭的;可好消息则是,十个女生中起码有十个会对漂亮的厨具器皿爱不释手。
D.纽约一家信息公司通过对3000名女性调查,68%的人表示,如果丈夫经济条件允许,她们宁愿放弃工作,而我国上海三分之二的受访者也表示愿意呆在家里。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国内有一些批评家把“现代性”作为一个标尺,以衡量当前中国产生的艺术现象,认为凡是接近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形态都具有现代性,否则与现代性无缘。
我们怎样理解“现代性”这个概念?要不要根据我们的认识赋予它某些新的内容?既然我们正在建设现代社会和走现代化的道路,我们就无法回避现代性的问题。只是必须明确中国需要的是什么样的现代性。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现代性的标准,“现代性”是与现代社会物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艺术的审美追求。对各民族来说,它既有共同的一面,也有差异的一面,没有什么统一的国际标准。
我们在研究各国对社会和文化艺术“现代性”有关认识的同时,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阐发现代性的理论。除了作为推动现代性产生的客观环境和给个人提供充足的自由创造精神外,还必须考虑:中国的文化背景,20世纪中国走过的道路,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一部20世纪的中国画史,基本上贯穿着传统派与中西融合派之间的争论,且两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坚持传统路线的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和坚持以西润中路线的融合派大师徐悲鸿、蒋兆和等,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气派。至于稍后出现的“前卫艺术”,在其开始阶段很大程度上是出自对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和样式的模仿,表面上看它很有“现代意识”,很有“现代性”,但是在精神气质上却距离中国现实很远。这种“前卫艺术”只有扎根于中国土壤,反映中国当代人的感情,适当吸收本土营养,方能有真正的“现代性”。
20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充分说明,艺术中的现代性并不等于只追求形式的变化,只追求表现语言的新,也不意味着要抛弃传统,抛弃艺术中那些珍贵的恒定性因素——如属于内容范畴的人性、爱、和谐等,属于形式范畴的经过历史冶炼的表现语言。新,关键在于要求作品有时代的感觉和气度,有新的意义。
传统艺术内容中含有的人性、人情等,具有持久的价值,在形式上的创造也有永恒的意义,并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有所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审美需求。今天我们说的“现代性”无非就是当今社会的时代性,历史上每个时代的人们都要求艺术和时代合拍,反映时代的精神。只是人类进入工业化、后工业化时代之后,时代变化的节奏加速,人的异化进程也随之变快,艺术语言发生激烈的变革在所难免。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历史,包括现代艺术史,研究艺术创作原理,自觉地遵循艺术创作规律,才能为真正有创新意义艺术之出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节选自邵大箴《艺术中的现代性不是只追求形式变化》,有删改)
6.下列对艺术中的“现代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是接近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作品,都具有“现代性”,否则与“现代性”无缘。 B.“现代性”是与现代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精神追求,一种艺术的审美追求。
C.由于各民族的社会情况不同,所以它们的“现代性”也就各不相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D.“现代性”要求作品有时代的感觉和气度,有新的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 7.下列对中国艺术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派与中西融合派之间的争论,基本上贯串于20世纪中国画史之中,而这两派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B.徐悲鸿、蒋兆和等大师,虽然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但都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民族气派。
C.“前卫艺术”,表面上看很有“现代意识”,很有“现代性”,但是在精神气质上却距离中国现实很远。
D.20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说明,艺术中的“现代性”不能追求形式的变化,而是要追求内在精神的创新。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本文以之为例来谈论艺术的“现代性”与文化背景、社会现状等的关系。
B.中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有自己特定的社会现实状况,因此在艺术的“现代性”方面不能参考西方的标准。
C.传统艺术内容中含有的人性、人情等,具有持久的价值,所以我们在所有的艺术作品中都要保留这些因素。
D.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历史,研究艺术创作原理,就能够自觉地遵循艺术创作规律,从而在艺术的“现代性”方面有所突破。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思,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