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主要硐室有等候室、乘人车场、换装站、井底煤仓、给煤机硐室、无轨胶轮车检修硐室、主变电所和主排水泵房、三采区变电所和水泵房、永久避难硐室等。
二、组织机构建设
矿井设置了安监部、生产部、机电部、通风部、总工办、地测部、生产调度中心、风井管理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部、工程部、选煤厂、企管部、供应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后勤部、办公室、财务部等职能部门,组建了综采队、综掘队、运输队、井上机电队、井下机电队、皮带队、维修队等生产、辅助单位,满足了安全生产管理需要。
三、规章制度
矿井编制了《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各工种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等制度。
第二章 矿井建设基本情况
2009年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128号文对我公司的重组整合方案进行了批复,兼并重组整合后主体为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
2010年委托晋城煤田地质队编制了《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地质报告》,2010年12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以晋煤规发【2010】1608号文件进行了批复,作为项目建设的地质依据。
2011年委托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了《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2011年8月山西省煤炭厅以晋煤办基发【2011】1220号文件进行了批复。
2011年委托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编制了《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
4
安全专篇》,2011年10月山西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以晋煤监安一字【2011】515号文件进行了批复。
2011年委托太原煤炭设计院编制了《兼并重组整合项目环境影响报告》,2013年6月国家环保部以环审【2013】141文件进行了批复。
2011年11月山西省煤炭厅以晋煤办基发【2011】1593号文批准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开工建设。
2013年5月山西省煤炭厅以晋煤办基发【2013】781号文批准兼并重组整合项目联合试运转。
第三章 安全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
一、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分区通风方式,机械抽出式通风方法。进风井分别为主斜井、副斜井、行人斜井和塔里进风立井,回风井为上寺头回风立井、塔里回风立井。上寺头回风井配备两台同等能力的FBCDZ-8-№28型对旋式轴流通风机(配YB2Fe630M1-8型隔爆电机,2×630kW、6kV、740r/min),1台工作,1台备用;塔里回风井配备两台同等能力的FBCDZ-8-№33/2×800型对旋式轴流通风机(配YB2Fe800S1-8型隔爆电机,2×800kW,6kV、740r/min),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矿井反风均采用风机反转反风方式。四台主要通风机都进行了性能测定,满足使用要求。
上寺头风井主通风机主要技术特征为: 型号:FBCDZ-8-№28 风量:10500-15438m3/min 转速:740r/min
5
风叶角度:-6°~+6° 配套电机 型号:YBF630-8 功率:2×630kw 额定电压:6KV 额定电流:70.3A 额定转速:740r/min
塔里风井主通风机主要技术特征为: 型号:FBCDZ-8-№33/2*800 风量:120-350m3/s 转速:590r/min 风叶角度:9°~6° 配套电机
型号:YBF800S1-10 功率:2×800KW 额定电压:6kV 额定电流:150A 额定转速:590r/min 1、通风情况
新鲜风流从主斜井、副斜井、行人斜井和塔里进风立井进风,经井底车场、集中辅运巷(或集中主运巷),到达采、掘工作面和各硐室。
乏风从采、掘工作面、机电硐室、通过南集中回风巷或北集中回风巷到
6
达上寺头回风立井或塔里回风立井至地面。
2、采掘工作面、硐室通风
矿井达到生产能力时,井下共配备1个首采综放工作面,1个瓦斯预抽工作面,3个掘进工作面,均采用独立通风。
3215回采工作面采用U+U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由局部通风机压入供给。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和“三专两闭锁”供电。备用局部通风机电源取自同时带电的另一电源,当正常工作的局部通风机出现故障停止运转时,备用局部通风机能自动启动,保持掘进工作面正常通风。
等候室、乘人车场、换装站、无轨胶轮车检修硐室、主水泵房、主变电所、消防材料库、急救硐室等均布置在主要进风风流中;水泵房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均采用独立通风。
3、通风设施
按规定构筑有相应的风门、风窗、密闭等通风设施,形成了完整、独立的通风系统。在各有关巷道中设置了如下通风构筑物及通风设施:
①在进、回风巷之间使用的联络巷中设置了风门,以便正常通风或反风时控制风流。
②在控制风量的巷道中设置了调节风窗。 ③在进、回风巷交叉处设置了风桥。
④在通风巷道中建立了测风站,以便准确测定风量。
通过联合试运转检验,井下风流按规定路线流动,风量稳定,各种通风设施可靠,满足矿井通风的需要。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