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教考一体化)网上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题库
1.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 A.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2.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 )焉。 D. 一人
3.大学之道,( ),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A. 在明明德,在亲民
4.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 ),可谓知矣。 A. 敬鬼神而远之
5.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正矣。”对这句话解释不合适的是:
B. 这句话强调父亲、兄长、丈夫的绝对权威不可违抗,即使他们做错了,儿子、弟弟、妻子也不能有任何意见。
6.古人的养生理论十分完善,以下符合传统养生原则的是( ) B. 小胖性格达观,不太看重得失,不过分思虑 7.关于“国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国学仅包括儒家文化。
8.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C. 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9.关于“无为”,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B. “无为”意在告诉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作为 10.关于天人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儒家、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完全一致
11.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宜?
D. 早睡晚起,等到天亮才起,使神志深藏于内。
1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人所迷,其日固久。 D.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1 / 8
13.君王、国家、人民这三者中,有轻有重,请遵循孟子的思路,按照从重到轻排列( ) D. 人民>国家>君王
1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 ) A. 腹心
15.君子有三变”,这句话的意思是( ) B. 与君子相处,会发现他有很多不同的样貌。
16.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如果想让人民有廉耻之心,达到良善淳厚的境界,则需要: D.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17.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分别是畏天命,畏大人,畏( )。 C. 圣人之言
18.孟子认为,孔子能够审时度势,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使自己与外在的环境相统一,所以称孔子为圣之( )者。 A. 时
19.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 C. 道法自然
20.人皆可以为( )。 D. 尧舜
21.上善若水。(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B.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2.上善若水”这一观点出自( )。 A. 《老子》
2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 )。 B. 玄德
24.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 )之。(董仲舒《春秋繁露》) C. 成
25.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 ① )。何以聚人?曰( ② )。 C. ①仁②财
2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 B. 教
27.为政之道,以不扰为安,以不取为与,以不害为利,以行所无事为兴废起敝。对这句话的解释错误的是:( )
2 / 8
D. 这句话告诉从政者要“行所无事”,就是说当官不要做任何事 2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D. 孔子
29.吾不试,故艺”这句话的意思是( ) C. 我没有做过官,所以掌握了很多谋生的技能。
30.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以下选项中,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
B. 弟者,所以事长也:弟弟要侍奉兄长。
3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 )的重要性。 B. 学思结合
32.一阴一阳之谓( )。 A. 道
33.以下不符合君子的行为的是: C. 同而不和
34.以下对“中庸”思想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中庸之道就是碌碌无为,缩手缩脚,不敢直言不讳,做人圆滑,世故。 35.以下几位名人与各自对“国学”的描述,搭配错误的是( ) B. 章太炎: 国学是七科之学 36.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孔子认为应当“以德报怨”
37.以下有关教育的言论,哪句不是孔子说的? A.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38.有位国学大师把中国的传统学术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他是( )。 C. 章太炎
39.曾子说,孝分为三种境界,其中最大的孝是( ) A. 尊亲
40.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鬼神、生死的态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C. 儒家重视现实生活,主张不敬鬼神
41.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以下对这句话解释不正确的是( )。
C. 这句话主要是说不应该拘泥于礼
3 /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