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核内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 D、核内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4.(1分)(2014?大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 B. 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相对分子质量是44 C.D. 碳、氧元素质量比是3:8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A.根据二氧化碳的构成来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来分析;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A.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的,故正确; B.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C.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6×2=44,故正确; D.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2)=3:8,故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式的意义以及相关计算,难度较小. 15.(1分)(2014?大连)生产某阻燃剂(Sb2O5)的化学方程式为X+2H2O2═Sb2O5+2H2O,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B. C. D. H3SbO4 HSbO3 SbO2 Sb2O3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比较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可以完成对X的化学式的推断. 解答: 解:从X+2H2O2=Sb2O5+2H2O看,反应前有4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反应后有2个Sb原子、4个H原子、7个O原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在X中含有2个Sb原子、3个O原子,即其化学式为:Sb2O3. 答案:D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 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16.(4分)(2014?大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1)水里的不溶性杂质可以通过 过滤 的方法除去.
(2)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均可以说明水是由 氢氧元素 组成的. (3)75%的酒精溶液是医疗常用的消毒剂,该溶液的溶剂是 水 .
(4)洗涤剂能使油污在水中分散成细小的液滴,这种现象称为 乳化 .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水的组成;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 分析: (1)据过滤的原理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水的组成.
(3)据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水做溶剂分析; (4)据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能够乳化油污分析; 解答: 解:(1)过滤是一种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相分离的一种方法,故水里的不溶性杂质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 (2)水电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水做溶剂,故75%的酒精溶液,水做溶剂; (4)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能够乳化油污,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故答案为:(1)过滤 (2)氢氧元素 (3)水 (4)乳化 点评: 本题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增强热爱化学的情感. 17.(5分)(2014?大连)金属材料应用广泛.
(1)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薄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2Al2O3 .
(2)铁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纯铁 强 .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 水和氧气 发生了化学反应,可用稀硫酸除去其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3H2SO4═Fe2(SO4)3+3H2O .阻止铁锅生锈的措施之一是 用完擦干后涂一层植物油 .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酸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通常情况下,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2)把金属制成合金可以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 铁和水、氧气同时接触时容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隔绝水和氧气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 解答: 解:(1)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 故填:4Al+3O2═2Al2O3. (2)铁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纯铁强; 铁制品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可用稀硫酸除去其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H2SO4═Fe2(SO4)3+3H2O; 阻止铁锅生锈的措施之一是用完擦干后涂一层植物油. 故填:强;水和氧气;Fe2O3+3H2SO4═Fe2(SO4)3+3H2O;用完擦干后涂一层植物油.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18.(5分)(2014?大连)能源的开发与合理利用非常重要. (1)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CO2+2H2O .
(2)煤燃烧时排放的 二氧化硫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减少酸雨危害的措施之一是 尾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
(3)汽油是 石油 加工的产品,在汽油中可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这样做的优点之一是 可以节省石油资源 . 考点: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石油加工的产物.
专题: 化学与能源. 分析: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 (2)天然气、煤、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用完之后不能再产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3)汽油是石油加工的产品;根据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能源、减少空气污染、促进农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优点 解答: 解:(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和天然气,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煤燃烧时排放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之一,减少酸雨危害的一个措施是尾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3)汽油是石油加工的产品,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或乙醇属于可再生资源或促进农业生产等 故答案为:(1)CH4+2O2CO2+2H2O. (2)二氧化硫,尾气处理达标后排放. (3)石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和能源等方面的问题,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化石燃料的性质和化石燃料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是否有不良影响. 19.(5分)(2014?大连)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1)在 t1 ℃时,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 (2)t3℃时,分别将甲、乙、丙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 丙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甲 . (3)t2℃时,向70g甲物质中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 是 .(填“是”或“不是”) ①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7.5% .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1)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无晶体析出; (3)根据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解答. 解答: 解: (1)在t1℃时,乙和丙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 (2)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W g,冷却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丙无晶体析出; (3)t2℃时,甲的溶解度为60g,故将70克A放入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7.5%
答案: (1)t1 (2)丙 甲 (3)是 37.5% 点评: 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的物质无晶体析出,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6分)(2014?大连)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 (1)生石灰与水反应制熟石灰: CaO+H2O═Ca(OH)2 、 化合反应 ;
(2)用稀盐酸除去水垢中的氢氧化镁: Mg(OH)2+2HCl=MgCl2+2H2O 、 复分解反应 ; (3)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2H2O2 考点: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客观事实、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只有熟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概念和特点,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解答: 解:(1)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CaO+H2O═Ca(OH)2;化合反应; (2)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Mg(OH)2+2HCl=MgCl2+2H2O;复分解反应; (3)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物是过氧化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反应条件是二氧化锰作催2H2O+O2↑ 、 分解反应 .
化剂,方程式为:2H2O22H2O+O2↑; 故答案为:2H2O22H2O+O2↑;分解反应.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24分) 21.(3分)(2014?大连)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2)等质量的碘固体和碘蒸气比较,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1)从同种物质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去分析解答; (2)从物质的体积取决于分子之间的间隔去分析解答; 解答: 解:(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碘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碘分子.碘固体是由碘分子构成的,碘蒸气也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所以碘固体(I2)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故答案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碘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碘分子.碘固体是由碘分子构成的,碘蒸气也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