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关系 B.物质资料生产 C.商品
D.社会总产品
2、列宁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
A.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B.揭示了资本的积累过程 C.提出了平均利润学说
D.揭示了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即生产方式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本身时
A.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来研究 B.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来研究 C.要从经济和政治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 D.要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研究
5、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6、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
【B】
【D】
【C】
【B】
【B】
【C】
-
7、商品买卖的实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在进行
A.商品使用价值的交换 B、商品与货币的交换 C、等价交换
D、等量劳动相交换
8、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9、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A. 剩余价值学说 B. 生产价格理论 C. 劳动二重性学说
D. 劳动力商品理论
10、一本书售价 18 元 5 角,这里的“元、角”是
A. 价格标准 B. 价值尺度 C. 观念货币
D. 货币价值
11、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12、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上的贡献在于
A.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B.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
C.扩展了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容和范围 D.提出了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问题
.--
【D】
【D】
【C】
【A】
【D】
【B】
-
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和
A.价值规律的矛盾 B.竞争规律的矛盾 C.货币流通规律的矛盾
D.平均利润率规律的矛盾
14、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条件是
A.价值增殖不能从流通产生
B.价值增殖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 C.价值增殖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D.劳动力成为商品
15、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劳动力成为商品
C.生产资料可以买卖
D.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
16、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劳动力的价值
A.由劳动时间决定
B.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包含一个历史的道德的因素
D.由一系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
1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18、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A.商品二因素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
【A】
【D】
【B】
【C】
【B】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