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用才/在乎识物/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C.用才在乎识物/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D. 用才/在乎识物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在吾前者,吾必奉之同升;在吾下者,吾必扶持之。
(2) 君今气陵其上,意蔑乎下,恐非安德之基也!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陆逊多沉虑,说明这个人心机多,是个不可深交之人。
B. 我们学习语文也要像本文一样,既要有丰富的学识,还要结合实践,联系生活。 C.嵇康不能被孙登重用,所以郁郁而终。
D.做人应该抓住一切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才不会像诸葛恪这样不得重用。 [参考答案] 1.C
[解析]A.筹划,谋划/行酒令的筹码;B.尊重,敬重/供给,供养;C.最终;D.代词/加强语气。 2. A
3. (1)地位在我之上的人,我一定尊重他;在我之下的人,我一定扶持他。
9
(2)如今您的气势侵犯地位在您之上的人,又轻蔑地位在您之下的人,恐怕不是安德的基础呀! 4.B [解析]A. 文章是表扬陆逊智慧而沉稳,不是批评他心机多;C嵇康是死于吕安之难;D.本文主要是讲人不但要有才学,还要有处世之智,并不是只顾表现自己的才华。 第五篇 芋老人传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①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②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后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③,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④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⑤,朝分尚食⑥,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 (节选自周容《春酒堂遗书》,有删改)多 10
[参考注释]①影:身影,指体形。②童子试:明清科举录取秀才的考试。③用甲第为相国:由考取一甲进士而官至宰相。④调和:此处是烹调的意思。⑤炼珍:亨制精美的食品。⑥朝分尚食:于朝廷中分得皇帝赏赐的食品。尚食,指皇帝的食品。 [阅读训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老人延入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 ..B.犹是芋也/斯是陋室(《陋室铭》) ..
C.影乃益瘦/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何向者之香而甘也/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 B.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 C.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 器/再进 D.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器/再进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
(2)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11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书生为赶考,到老人家借了一碗芋头汤,雨后又马上赶去考场。
B.这个老人独具慧眼,知道这个书生将来染大有出息,特意煮了碗特别的芋头场好让书生记住自己。
C.老人能够找出前后味觉不同的原因,说明他是个有智慧的人。 D.本文重在告诉我们做不能贫图名利,看不起患难之交。 [参考答案] 1.A
[解析]A.邀请;B.这/判断动词;C.更加/增加;D.表并列/表转折。 2. D
3.(1)为什么以前祝家渡那位老人家的芋头又香又甜呢!
(2)并不是烹调有什么不同,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了人的口味啊。 4.C
[解析]A.老人看到参加完考试的书生主动喊他避雨,为他煮吃的,且书生吃了两碗芋头汤;B.这个老人只是善良,并不是为了图回报;D.本文并不是讲贪图名利,看不起患难之交,而是讽喻因地位改变“而忘昔日”的种种世态。
12
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