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11:58:5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1.0 目的

为了明确识别出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够控制的、或能够施加影响的那些环境因素与危险源,按标准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对重要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进行有高效的控制或预防。 2.0 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环境因素与危险源。 3.0 定义

3.1 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单位或单位中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 3.2 环境: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3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3.4 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益或有害的变化。需考

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3.5 重要环境因素:指具有或能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3.6 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3.7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4.0 职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公司重要环境因素与危险源。 4.2 人力资源部:

4.2.1 负责确定公司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范围和要求,制定计划并组织实施。 4.2.2 负责指导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工作。 4.2.3 负责组织公司重要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总体评价工作。

4.2.4 负责对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进行具体辨识和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与危险源,在例会上

统一讨论控制措施并跟踪实施。 4.3 各部门:

4.3.1 负责完成本部门的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工作及上报人力资源部。 4.3.2 对重要环境因素与危险源,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相关作业指导书等加以控制。 5.0 流程图

6.0 内容

6.1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识别

6.1.1 人力资源部根据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变化情况,确定公司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识别、更

新范围和要求,制定实施计划,并向相关部门下发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识别通知。 6.1.2 各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对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进行识别及记录,报送人力资源部。 6.1.3 人力资源部对各部门上报的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进行汇总及记录。 6.1.4 记录管理流程按《记录控制程序》要求进行。 6.2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评价

6.2.1 各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本部门的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进行评价及记录,上报人力资源部。 6.2.2 人力资源部门组织相关工艺人员、环保专业人员以及环境管理员等,核实各部门上报环

境因素与危险源的,确定需重点控制的重要环境因素与危险源,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与危险源清单”并发布。

6.2.3 环境因素的评价标准采用评价因子对照法,分为重要环境因素(A)、中级环境因素(B)、

一般环境因素(C)三级。

6.2.3.1 第一组评价因子及评分标准(M ) ,M =m1×m2×m3 6.2.3.2 评价因子m1评分方法

发生的概率m1 已经发生(每天或每周都会发生) 发生的可能性大(超过一个月才发生) 有发生的可能(超过一年才发生) 发生的可能性小(超过十年才发生) 根本不会发生(非常罕见,可能是百年一遇的)

6.2.3.3 评价因子m2评分方法

发现/预防的可能性m2 无论有无措施,一旦发生,需立即停止活动 无论有无措施,一旦发生,需在18小时内进行整改 无论有无措施,一旦发生,需在一周内进行整改

分值 5 4 3 2 1 分值 5 4 3 已有措施,若有发生,需考虑完善 已有措施,若有发生,可适当关注

6.2.3.4 评价因子m3评分方法

影响程度m3 影响超出厂房,会导致投诉、罚款或法律责任 影响仅在公司内,不加以控制时会影响外界 影响仅在部门内,不加以控制时会影响其他部门 影响仅在岗位内,作业者能够自行处理 基本上没有影响

2 1 分值 5 4 3 2 1 6.2.3.5 第二组评价因子及评分标准(N) (N =n1+n2+n3) 法规的符合性n1 超标/违规 偶然超标/违规 在标准内/符合规定 没有规定 分值 12 6 3 0 监控措施n2 无 有 分值 3 0 事故/投诉n3 发生过环境事故未采取措施 发生过环境事故采取了措施 公司外投诉 公司内投诉 分值 6 3 2 1 6.2.3.6 综合评分等级对照表

第二组分值(N = n1+n2+n3) N M 等级 21~12 A A A B 11~8 A A B B 7~4 A B B C 3~0 B C C C 125~40 第一组分值 (M =m1×m2×m3) 39~18 17~9 8~1

6.2.4 危险源的风险评价标准采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分析危险源导致危险事件、事故发生

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等级。

6.2.4.1 危险评价法采用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危险大小(代表符为

D,其简化公式是:D=L×E×C)分五个级别。

6.2.4.2 三种因素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代表符为L)、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

繁程度(代表符为E)、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代表符为C)。

6.2.4.3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评分标准按表1所示。

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6.2.4.4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

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6.2.4.5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

搜索更多关于: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程序 的文档
环境因素与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程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7643t7f0a599g5n13tny9pg7z7hdvh00t8t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