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下半年9.28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
2013 年下半年重庆市公务员招录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注 意 事 项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请开始答题
1.民主是联合国的核心价值,是人权的关键.民主为解决各种分歧提供了渠道,给边缘人群带来希望, 但民主并非_______,需要培养和捍卫.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唾手可得 B纸上谈兵 C一劳永逸 D近在咫尺
2.投资也好,理财也好,并不只有股票一个品种, 期货、债券、基金、钱币、古玩、艺术品,多 花一点时间去关注一下,总会有收获。 但一定要______ ,根据本人的资金实力和风险承受 情况来决定投资的品种和方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削足适履 B量体裁衣 C披沙拣金 D慧眼识珠
3.任何评奖都会面临众口难调的现实问题,奖项能否具备社会_______ ,确实离不开评奖过程的公开透明,但归根结底取决于评奖结果对设奖本质的_______ ,而文化奖项的本质在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价值观 升华 B示范性 诠释 C公信力 尊崇 D认可度 维系
4.所有能见和不能见,所有在场和不在场,所有障眼法和真相,就_______ 在一场场文化表演中。 所以,凡是杂技和魔术盛行的时代,大多生活平和、琐碎、物质发达,人们才有闲情去纠结 日常的表象和价值观的困惑,去期待一点违背常理的惊喜,作为现实的小小______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浓缩 点缀 B.凝练 花絮 C.蕴含 注脚 D.预设 调剂
5.古人常将“道德文章”连用,文以载道是_______ 的传统。 如
何高扬道德之善也应是文学 的永恒主题。这样的道理早已为人们所熟知,但熟知并非真知,我们恰恰常在这些_______ 的问题上陷入迷津。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源远流长 老生常谈 B根深蒂固 似是而非 C妇孺皆知 见仁见智 D至高无上 细枝末节
6.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不_______ ,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不_______ ,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卑微 贪婪 B野蛮 索取 C势利 强求 D霸道 掠夺
7.艺术不是象牙塔里的_______ ,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说到底不过是唯美主义_______ 的志向。 自古以来,艺术就与政治、经济、信仰等种种意识形态因素甚至流行时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闭门造车 虚无缥缈 B孤芳自赏 一厢情愿 C顾影自怜 孜孜以求 D自命清高 遥不可及
8.当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时,岩画可能就已经诞生了。如今古人记载在绢帛、纸张、器物上 的文字多已_______ ,而凿刻、绘制在石头之上的岩画却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不要小看这些 粗放的线条、简单的图形、晦涩的符号,也不要说那些“跃然”石上的羊、牛、马、虎、豹、驼等动物 图案过于_______ ,更不要忽略那些狩猎、祭祀、争战、歌舞的画面,那里面可能都含有极为丰富的内涵。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化为乌有 抽象 B 不翼而飞 粗糙 C 荡然无存 直白 D 踪迹难觅 普通
9 原始森林的主要成分是树木,但如果没有缠绕在树木之间的藤蔓,没有那些_______ 空间的灌木和杂草,没有那些 _______或蹲守于茂密丛林的走兽飞禽,这个原始森林也就 _______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抢夺 飞越 名存实亡 B 抢占 栖息 徒有虚名 C争夺 穿梭 名不副实 D 争占 寄居 朝不保夕 10. 紫藤很适合作花架、绿廊,可形成满架浓叶、繁花浩荡的美景,也可制作成盆景,造型千姿百态,甚为优美。紫藤长长的花序都是上面的先_______,下面的待放,花的颜色便是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是_______下来的;唐代诗人李白“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密叶隐歌鸟,香风流美人”的诗句,生动地_______出紫藤迷人的姿态。
A. 绽放 积累 勾勒 B. 生长 浸润 描摹 C. 萌发 流淌 表达 D. 盛开 沉淀 刻画
11.我国淡水资源日益短缺,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但海水资源却很丰 富,海水淡化展现出广阔的前景。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和海水淡化产业专项规划等政策已陆续出台,其中“加快海水利用装备产品自主制造的步伐”和“推进海水淡化材料国产化”等将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 B.海水淡化“十二五”规划 C.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前景 D.海水淡化政策支持的重点 12. 要写出好论文,技巧只是锦上添花,当你理解了写论文的必要性,用心写作的意识便会油然而生,那么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写论文?首先研究者需要把优秀的研究成果公之于众,并希望在学术圈制造自己的影响,也极大地提升了分享的效率。其次写论文可以极大地帮助自己提炼想法,把粗略的想法精细化。本来思路上也许有盲点,但当你必须考虑如何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时,几行论点的草稿自然是不够的,将所有材料重新进行有机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 写好论文的技巧 B. 写论文的目的
C. 好论文是如何炼成的 D. 什么样的论文才是好论文 13.天下太平的时候,朝廷是要推崇文化和学术的,考量文官的标准,不但要看他的政绩,也 要关注他的文化修养如何。 因为按照
正常的逻辑,做官要有“经略之才”,那么“知识就是力量”, 文化修养就自然成了政绩的铺垫和补充,从上到下,恐怕都难以相信,一个“大老粗”会成为一 个“治世能臣”。 所以,在官场的圈子中,官员们的出身、门第、谈吐、书法、辞章、风度、名望、口碑 等等,都是评价的标准。那么既然这样的比较成为了一种“风气”,古代官员的“读书热”也自然 是水到渠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古代官员“读书热”的原因 B.古代文官加强自身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C.古代太平时期对文官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 D.古代很多官员读书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14.在圆明园被烧毁之前,气势最为恢弘的是长春园和绮春园,圆明园因为此二园被称为“万园之园”。 但与欧洲石式建筑不同,此二园中古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火烧后主体部分就荡 然无存,只剩下台基及夯土层。 如今,原来并不如前二园出名的大水法因为采用石材而保留下 来,现在反而成了园中最胜之景。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西方建筑的不同风格
B.砖木结构建筑不易完整保存的原因 C.圆明园遗址保护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D.“大水法”成为圆明园胜景的原因
15.传播学中有个名词“议程设置”,认为大众媒介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却 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左右人们的意见,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议程。 不过, 媒体却极少反思,他们自身的选择又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为什么会关注某些问题,而忽视另外 一些问题? 这样的反思媒体应该时常进行,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深入思考,慎之又慎。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大众媒体不能决定人们对事件的具体看法 B.公众应客观冷静地对待某些热点话题 C.大众媒体应对自身影响舆论的方式进行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