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 试说明利得与收入,损失与费用之间的区别
答: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总流入。但利得属于非日常活动形成,所形成的净利益,不应当确认为收入,而应确定为利得。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而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
2.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会计的智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一般而言,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会计监督职能的基础,会计核算必须以会计监督为保证。会计监督职能则又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两者相辅相成,既有独立要求,又有紧密联系,缺一不可。
3.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答: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原则, 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
4.简述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的联系和区别。
答:两者的联系,会计科目是会计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会计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两者的区别是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5.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其优点是什么?
答:借贷记账法是按照复式记账法的原理,以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为基础,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原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采用借贷记账方法对每项经纪业务登记的结果,就能够把所有经济业务相互联系地、全面地计入有关账户中,从而使账户能够完整地、系统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的发生过程和结果,还可以通过账户间的相互联系了解经纪业务的内容及其来龙去脉,可以检查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合理。另外,由于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使账户记录金额之间保持相应的平衡关系,便于根据这种相等的关系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
6.什么是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的平行登记?平行登记的要点有哪些?
答: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计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计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具体来说,平行登记的要点如下:同期登记,方向一致,金额相等。
7.什么是未达账项?未达账项包括哪几种情况?
答: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由于入账时间不一致,造成一方已经入账而另一方尚未入账的事项。未达账项一般有四种情况:企业已付,银行未收;企业已付,银行未付;银行已收,企业未收;银行已付,企业未付。
8.存货的取得成本包含哪些内容?
答:存货的取得成本因其取得途径的不同而不同。如外购的存货成本包括从采购到入库前发生的全部支出,即买价,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加工取得的存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应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其成本。
9.简述职工薪酬的主要内容?
(1)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 职工福利费
(3) 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 住房公积金
(5) 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 非货币性福利
(7)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8) 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10.简述留存收益的构成。
答: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累计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11.确认销售商品收入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3.收入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12.销售商品时现金折扣如何处理?
答:企业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13.费用具有哪些特征?
答: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因日常活动所产生的费用通常包括销售成本(营业成本)、管理费用等。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当计入损失。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
14.怎样计算营业利润? 答: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15.资产负债表有什么作用?
答: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方面的信息。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提供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资产的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及其分布情况;可以提供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负债总额及其结构,表明企业未来需要用多少资产或者劳务清偿债务以及情长时间;可以反映企业所有者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的权益,据以判断资本保值、增值情况以及对负债的保障程度。此外,资产负债表还可以提供进行财务分析的基本资料,如将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流动比率;将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比较,计算出速动比率等,可以表明企业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从而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计算题
1.某企业20×9年12月31日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为324 000元,银行对账单余额316 000元。经逐笔核对,发现有下列未达账项:
(1) 企业送存银行转账支票一张,金额12 800元,银行尚未入账。 (2) 银行支付到期货款98 000元,企业尚未入账。
(3) 银行收到外单位汇来货款32 000元,企业尚未入账。
(4) 企业开出转账支票一张,金额70 800元,持票人尚未到银行办理转账手续。 要求:根据上列资料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答案解析』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0×9年12月31日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324 银行对账单余额 316 000 账余额 000 加:企业已收,银 12 800 加:银行已收,企业32 000 行未收 70 800 未收 98 000 减:企业已付,银减:银行已付,企业行未付 未付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258 调节后的存款余额 258 000 000 2.M公司2008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 800件,其实际成本为54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45万元。2008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业务,甲产品当期售出600件。2008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08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23.85)万元。 『答案解析』
(1)存货可变现净值=(1800-600)×0.26-(1 800-600)×0.005=306(万元); (2)存货期末余额=(1 800-600)×(540÷1 800)=360(万元); (3)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360-306=54(万元);
(4)期末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4-45+45×(600/1 800)=23.85(万元)。
2由于存货跌价准备的变动影响2008年营业利润的金额为(9)万元 『答案解析』 借:存货跌价准备
贷:主营业务成本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存货跌价准备
合计=23.85-14.85=9万元
3.丙公司对生产的A产品所需用的A材料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A材料2008年年初账面余额为零,2008年第一,二,三季度购入A材料分别为750千克,450千克,300千克,每千克成本分别为0.12万元、0.14元、0.15元。2008年共计领用A材料900千克,发生直接人工费用30万元,制造费用9万元,2008年年末A产品全部完工验收入库,但没有对外销售,该批A产品已经签订销售合同,A产品全部销售合同价格为110万元,预计全部销售税费为6万元。剩余A材料将继续全部用于生产A产品,预计生产A产品还需发生除A原料以外的总成本为26万元。剩余A材料所生产的A产品未签订销售合同,A产品预计市场销售价格为60万元,预计全部销售税费为4万元。
(1)计算A产品计提的减值准备; 『答案解析』
A产品领用 A材料900千克的成本111万元(即750*0.12+150*0.14) A产品完工验收入库的成本150万元(即111+30+9) A产品可变现净值104万元(即110-6)
A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46万元(即150-104)
(2)计算剩余A材料计提的减值准备; 『答案解析』
A材料的账面价值87万元(即300*0.14+300*0.15) A产品成本113万元(即87+26) A产品可变现净值56万元(即60-4)
判断:由于A产品可变现净值低于A产品成本,因此A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A材料的可变现净值30万元(即60-26-4)
A材料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57万元(即87-30)
(3)编制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
『答案解析』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减值损失 103(46+57) 贷:存货跌价准备 103
4.甲公司固定资产折旧相关资料如下:
(1)甲公司购买一台设备供一车间使用。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该设备原价60万元,预计总工作时数为20万小时,预计净残值为5万元。该设备2010年4月份工作量为4000小时。
(2)厂部新办公楼交付使用,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该办公楼原价62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20年,预计净残值20万元。
(3)公司总部的一辆轿车使用期满予以报废。该轿车原价37万元,预计使用年限6年,净残值1万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假定2010年4月份未发生固定资产增减业务,不考虑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
要求:
(1)计算甲公司2010年4月份应计提的折旧额。 『答案解析』
4月份应计提的设备折旧额=(60-5)/200 000*4 000=1.1万元 4月份应计提的办公楼折旧额=(620-20)/20/12=2.5万元 4月份应计提的折旧额=1.1+2.5=3.6万元
(2)编制甲公司2010年4月份计提折旧的会计分录。
『答案解析』
借:制造费用 1.1 管理费用 2.5 贷:累计折旧 3.6
5.乙公司于2008年7月1日对一办公楼进行改扩建,改扩建前该生产线的原价为1 600万元,已计提折旧500万元,已提减值准备50万元。在改扩建过程中领用工程物资400万元,领用生产用原材料50万元,原材料的进项税额为8.5万元。发生改扩建人员工资60万元,改扩建人员应付福利费8.4万元。用银行存款支付其他费用23.1万元。该办公楼于208年9月2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改扩建后该办公楼预计可收回金额为1 500万元。该公司对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预计尚可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净残值为60万元。要求:
计算改扩建后的固定资产2009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答案解析』
1500*2/10*9/12+(1500-1500*2/10*3/12)*2/10=285万元
编制上述与固定资产改扩建有关的会计分录 『答案解析』
借:在建工程 1 050 累计折旧 5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
贷:固定资产 1 600 借:在建工程 400 贷:工程物资 400 借:在建工程 58.5 贷:原材料 5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5 借:在建工程 68.4 贷:应付职工薪酬 68.4 借:在建工程 23.1 贷:银行存款 23.1 借:固定资产 1 500 营业外支出 100 贷:在建工程 1 6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