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太阳能电池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电池生产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取得了一定成效,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条件大为改善。
(五)产业发展仍存在突出问题
本土企业规模偏小且分散不集中,缺乏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研发能力较弱,产业上下游缺乏协作、互动;全行业的对外依存度过高,许多关键原材料及零配件需要从国外进口;行业标准发展相对滞后,关键电子元器件和电子材料质量与可靠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仍面临较大的压力。
二、“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产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
在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方针指引下,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将迎来促进产业升级关键时期和历史性发展机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数万亿的投资规模,给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空间。
6
新兴产业带来巨大配套需求让行业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技术创新孕育新的突破
智能、绿色、低碳、融合等发展趋势催生产业技术创新。埋置元件技术、印制电子技术、多功能电子模块技术等突破性技术正快速发展。面向新兴产业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新型产品,以及不断缩短的产品更新换代时间,将更为有力地促进技术的发展与提升。为达到体积更小、成本更低、精度和集成度更高的目的,采用新工艺、新技术的新型电子材料和元器件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三)外部环境变化对产业的挑战日趋严峻
“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成本压力更大,单纯依靠低廉劳动力开展生产经营的企业将步履维艰,通过产业转移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将成为生产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由
7
此产生的贸易摩擦也将日益增多。新兴国家和地区将逐渐成为新的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主要生产区,对我国在该产业的“世界工厂”地位形成威胁。
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强,尤其是对全球资源的争夺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国内产业影响越来越大。国际汇率波动,尤其是人民币升值对电子材料和元器件出口厂家竞争力具有较大影响。
(四)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产业转移,我国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品结构已逐步向中高端迈进。“十二五”期间需抓紧新一轮经济发展机遇,主动引导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为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务院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
8
署,紧紧围绕电子信息产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主线,以创新主导价值提升,以优化产品性能、降低成本为动力,提高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竞争力;以量大面广的产品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市场前景广、带动作用强、发展基础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产业化发展。
(二)发展目标 1、经济指标
“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材料年均增长率8%,到2015年销售收入达2500亿元;电子元件年均增长10%,到2015年销售收入超18000亿元,其中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销售收入达4000亿元,印制电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700亿元;电子器件年均增长25%,达到1800亿元,其中平板显示器件产业年均增长超过30%,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规模占全球比重由当前的5%提升到20%以上。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