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答案
3 、 C 4 、 A 5、 B 6 、 B 7(1)A
7(2)林冲 豹子头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为他人着想或义字当头 去水泊梁山落草为寇 8、 D
9、 C(“成为朝廷器重的学者和官员”无中生有)
10 ⑴鲜: 少 ⑵苦:以……为苦,引申为“惩罚”
⑶危:端正 ⑷次:住宿
11.(1)(陆羽)不知生在何处,有人说他是一个和尚在河边捡来养的。
(2)陆羽穿着农夫的衣服,提着茶具,进入衙门,季卿对他无礼,陆羽感到羞愧,改写了《毁茶论》。
12(1)①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静)(1分)。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1分),从而烘托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内心之宁静(1分)。
(2)对身在宦途身不由己的无奈(1分),世俗名利烦扰的矛盾与苦闷(不满世俗、无法摆脱名利的困惑)(1分),对于自由生活的向往(对隐逸江湖的渴望)(1分)。
13.小到个人,大到国都应该心存畏惧。(2分)
14.对比论证(1分),举例论证(1分),将一些国家知怕和一些国家不知怕的两种做法进行对比,举了爱尔兰岛纪念饥荒的事例,突出、有力地证明了国家也要知“怕”(1分)。
15.首先提出“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分论点(1分),然后引用孔子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人要知畏惧”(1分),接着阐述了“怕”的内涵(1分),最后从反面举了一些人因无所畏惧而痛悔不已的例子,来论证个人应该懂得畏惧的道理(1分)。
16.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吉在山坡上尽情奔跑的愉悦心情(1分)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1分)。
17.插叙(1分),补充交代了小说的环境背景(1分),又为下文揭示桑吉逃学真相作铺垫。(1分)刻画了体贴懂事、珍视亲情的桑吉形象。(1分)
18外貌描写(1分),动作描写(1分),暗示贫困的生活,为后文写桑吉逃学赚钱埋下伏笔。(1分)写出孩子们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状态,他们正值年少,是应该读书的年龄,桑吉是这些孩子们中的一员,为下文写他却为生活而逃学增强悲剧意味。(1分)
19.“桑吉逃学了”:点明中心事件;作为文中线索贯穿全文;表达对桑吉逃学的遗憾。(答对1点即得1分)
“一只虫草”:挖虫草是桑吉逃学的原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虫草象征桑吉善良美好的心灵。(答对1点即得1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