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J33焊接工艺功能与要求
5.1 4J33成形功能 该合金具有杰出的冷、热加工功能,可制成各种杂乱形状的零件。但应防止在含硫的气氛中加热。在冷加工时,带材的冷应变率大于70%,退火后会引起塑性各向异性。应变率在10%~15%内,合金在退火时会导致晶粒急剧长大,也将发生合金的塑性各向异性。当终究应变率为60%~65%,晶粒度7~8.5级时,其塑性各向异性最小。
4J33焊接功能 该合金可采用钎焊、熔焊、电阻焊等办法与铜、钢、镍等金属焊接。当合金中锆含量大于0.06%时,将影响板材的氩弧焊焊接质量,乃至使焊缝开裂。该合金的零件在与陶瓷封接前,应进行退火、清洗、镀镍,然后与金属化后再镀镍的陶瓷件用银焊封接。
4J33零件热处理工艺 热处理可分为:消除应力退火、中心退火。
(1) 消除应力退火 为消除零件在机械加工后的残存应力,要进行消除应力退火:470~540℃,保温1~2h,炉冷或空冷。
(2)中心退火 为消除合金在冷轧、冷拔、冷冲压进程引起的加工硬化现象,以利于继续加工。工件需在干氢、分解氨或真空中加热到750~900℃,保温15min~1h,然后炉冷、空冷或水淬。该合金不能用热处理硬化。
4J33外表处理工艺 外表处理可用喷砂、抛光、酸洗。该合金具有杰出的电镀功能,外表能镀金、银、镍、铬等金属。
4J33切削加工与磨削功能 该合金切削加工特性和奥氏体不锈钢相似。加工时采用高速钢或硬质合金刀具,低速切削加工。切削时可运用冷却剂。该合金磨削功能杰出。 4J33组织结构:
4J33相变温度: 4J34合金 γ→α相变温度在-80℃以下。4J33较4J34安排安稳。
4J33时间-温度-安排改变曲线
4J33合金组织结构:该合金的安排为单相奥氏体。
当合金成分不当时,在常温或低温下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奥氏体(γ)向针状马氏体(α)改变。相变时伴随着体积胀大效应。合金的胀大系数相应增高,致使封接件的内应力剧增,乃至造成部分损坏。影响合金低温安排安稳性的主要因素是合金的化学成分。从Fe-Ni-Co三元相图中可以看到,镍是安稳奥氏体(γ)相的主要元素,镍含量偏高有利于γ相的安稳。随合金总变形率增加其安排愈趋向安稳。合金的成分偏析也可能造成局部区域的γ→α相变。此外,晶粒粗大也会促进γ→α相变[2,5,6]。
4J33晶粒度:标准规定,深冲态带材的晶粒度应不小于7级,小于7级的晶粒不得超越面积的10%。对厚度小于0.13mm的带材,估计平均晶粒度时,沿带材厚度方向晶粒个数应不少于8个。
冷应变率为60%~70%的1mm厚4J33带材,在表4-1所示温度下退火,空冷后,按YB 027-1992附录A进行晶粒度评级 4J33物理及化学性能
2.1 4J33热性能
2.1.1 4J33熔化温度范围 该合金溶化温度约为1450℃。
2.1.2 4J33热导率 4J33合金热导率λ=17.6W/(m?℃)。
2.1.3 4J33线膨胀系数 标准规定的合金平均线膨胀系数见表2-1。
该合金的平均线膨胀系数见表2-2。4J33合金的膨胀曲线见图2-1。
表2-1 表2-2
/10-6℃-1 /10-6℃-1 20~20~20~400℃ 500℃ 600℃ 300℃ 400℃ 500℃ 600℃ 6.0~6.6~6.8
2.2 4J33密度 ρ=8.27g/cm3。
7.4 20~20~20~20~- 6.3 6.1 6.9 8.3
2.3 4J33电性能
2.3.1 4J33电阻率 ρ=0.46μΩ·m。
2.3.2 4J33电阻温度系数 见表2-4。
表2-4
温度范围20~20~20~20~20~/℃ αR/10-3℃4.2 -1
2.4 4J33磁性能
2.4.1 4J33居里点 Tc=440℃。
2.4.2 4J33合金的磁性能 见表2-6。
表2-6
4.1 3.9 3.6 3.2 100 200 300 400 500
H/(A/m) B/T H/(A/m) B/T 8 1.0×10-2 160 0.89 16 2.2×10-2 400 1.19 24 3.9×10-2 800 1.35 40 9.1×10-2 2000 1.49
相关推荐: